学前教育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为培养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管理的专门人才奠定相应的专业基础,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起着奠基和引领作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学前教育价值、中外学前教育思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幼小衔接、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等等。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解决学前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从而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1.学员可以是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前教育机构的在职教师,以及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员。

    2.对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学前教育学》,杨晓萍,李静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参考资料: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刘晓东,卢乐珍等.学前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李生兰.学前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9.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0.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第五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12.蔡春,扈中平.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教育研究,2002.

        13.李彬彬,杨晓萍.西方教育变革的顶层设计与推进机制,教育研究,2014.

        14.刘焱,杨晓萍,潘月娟.我国城乡学前一年班级教育环境质量的比较研究,教育学报,2012.

        15.冯建军.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教育研究,2006.

        16.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学前教育研究,2007.

        17.杨晓萍,黄豪.学习共同探讨:园本教研的“异化”与“回归”,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

常见问题

       Q : 什么是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

       A : 学前教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正式进入学校教育之前的时段内通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方式影响儿童的系列活动。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关于人们观察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系统化、理论性的学科。

       Q : 幼儿学习有哪些特点?

       A :  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他们的学习活动具有一下特点:活动性、直观性、兴趣性、主动性、广泛性、游戏性、模仿性。

       Q :  幼小衔接对幼儿的意义?

       A :  有利于幼儿的生理发展;有益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