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课程特色:
(1)“四维一体”的模块化教学。依托汉江水质监测与保护、秦岭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秦岭地质灾害调查、乡村绿色产业发展与宜居环境建设调查四个实践模块,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贯穿始终,开展实践教学。
(2)建构学生“一心多环”的蛛网式生态环保知识结构。学生通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学习、专业课学习和《秦巴生物多样性》《汉水流域文化史》等 20 余门环保教育校本通识课学习,建构起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的“蛛网式”生态环保知识结构,实现了文理工交叉融合学习。
(3)信息技术赋能实践教学。使用了多种教学工具;开发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系统”微信小程序;建设了生态文明教育网页、微信公众号和易班中心网络教育平台。
课程概述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教程》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旨在让大家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掌握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
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危机,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等战略均与此紧密相关。学习这门课,是响应国家战略、解决现实生态问题的需要,更是培养新时代公民生态责任感的必然要求,能让我们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逻辑,为未来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筑牢认知基础。
课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贯穿“十个坚持”的理论内涵,覆盖多个实践领域:从汉江水质监测、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调研,到地质灾害防治、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再到“双碳”背景下高能耗企业转型等,将理论学习与实地实践结合,涵盖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色发展等多维度内容,构建起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与实践体系。
对个人而言,既能系统掌握生态文明理论,如“两山论”“生命共同体”等核心理念,又能通过水质检测、标本制作、企业调研等实践,提升生态调研、数据分析、方案设计等技能。这些知识与能力,不仅助力专业学习(如环境、生物、地理等学科),更能培养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感,让我们在未来职业中(如环保、农业、工业等领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
课程以“理论+实践+案例”为鲜明特色,注重知行合一:理论部分深入解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实践模块依托秦岭、汉江等真实场景,开展采样监测、生态修复等实操;引入塞罕坝生态修复、汉中藤编产业等典型案例,展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路径。同时,课程强调跨学科融合,结合地质、生物、经济等多领域知识,通过小组调研、实地走访、互动研讨等形式,激发创新思维,让大家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与成就感,真正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行动自觉。
课程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