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传播学概论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作为美国高校传播学科系中重要的理论方向,“口语传播”在中国大陆仍未受到较高的重视。相比大众传播依托于技术媒介,口语传播更关注传播者的沟通策略,自媒体的崛起给予口语传播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新的契机,真正迎来了“第二口语时代”。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中文播音”专业,由此拉开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而面对社会与媒介的快速变迁,播音专业更应该关注作为传播者的主持人或播音员本身,由此,本门课程与口语传播的相关学术资源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有着很深的助益。另外,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生也应该对“口语传播”有所认知。

    发祥于古希腊修辞学的口语传播研究,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后,基本形成了其理论与研究框架,大多数学者认为,口语传播应该包含:人际沟通、团体沟通、组织传播、公共传播、文化传播等相关议题,而我们的课程也延续这样的学术脉络,开展教学与实践。

    与大众传播强调的“媒介”、“效果”不同,口语传播更强调传播中的“人”,逐渐回归”人本主义“思维,关注传播中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统一。所以,课程中我们为了与理论相契合,设计了多次教学实践,让同学在理论学习中,也能感受到来自口语的魅力,提升传播的时间能力。


授课目标

本课是一门关于口语传播的基础理论课,内容涉及语言的社会功能、社会文化符号学传播学、文字以及语言系统的演变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对语言有理性的认识,对古今中外人类对口语的研究与传播发展有一个宏观的、鸟瞰似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口语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懂得将口语传播学理论联系专业实际,使学生对语言这种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实践。


课程大纲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秦琍琍李佩雯蔡鸿滨(2011).口语传播.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斯蒂芬·李特约翰2009.人类传播理论第九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埃姆·格里芬2016.初识传播学第七版.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