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传播理论基础》将讨论个人、符号、媒体、社会、关系、政治等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让学习者了解传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加自觉地进行有效、积极的传播活动,调节自我,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批判性地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参与政治生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在这门课的课堂上,将围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修辞与演讲、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文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理论进行介绍与讨论。通过课堂的讨论与课后阅读,理解各个理论的逻辑与适用范围,并且学习建构理论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将来的研究、工作与生活之中。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掌握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提高媒介素养。同时开拓视野,学会从传播的视角来观察新闻及传播现象。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为从事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教材: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美]韦斯特、特纳:《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刘海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

1.   洪俊浩主编:《传播学新趋势》,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美]埃姆·格里芬:《初识传播学:在信息社会正确认知自我、他人及世界》(第7版),展江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6.

3.   [英]奥利费·博伊德·巴雷特:《媒介研究的进路》,汪凯、刘晓红译,新华出版社,2004.

4.   [美]巴兰、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美]希伦·洛厄里、梅尔文·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刘海龙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美]赛佛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7.   [英]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8.   [英]库兰编:《大众媒介与社会》,杨击等译,华夏出版社,2006.

9.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0. 王怡红、胡翼青编:《中国传播学3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11. 刘海龙:《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2. [美]约翰·彼德斯:《对空言说:传播观念史》,邓建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13. [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4. [英]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第二版),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5. [美]莱斯莉·巴克斯特、唐·布雷思韦特:《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殷晓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16. [美] 约瑟夫·德维托:《人际传播教程》(第12版),余瑞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7. [美]约翰·斯图尔特:《沟通之桥:人际传播经典读本》,王怡红、陈方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8. [美] 凯瑟琳·米勒:《组织传播》,袁军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19. 胡河宁:《组织传播学:结构关系的象征性互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0. [美]肯尼斯•博克等:《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1. [美]大卫•宁等:《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2. [美]拉里·萨默瓦、理查德·波特:《跨文化传播》(第4版),闵惠泉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3. [美]拉里·萨默瓦、理查德·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麻争旗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4.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9.

25. 林文刚编:《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6. [美]文森特·普赖斯:《传播概念·Pubic Opinion》,邵志择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7. [美]布赖恩特、汤普森:《传媒效果概论》,陆剑南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8. [美]布莱恩特、兹尔曼编:《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第二版),石义彬、彭彪译,华夏出版社,2009.

29. [加]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胡春阳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30. [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陶东风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1. 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2. [英]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常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3. [美]费斯克等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李彬译,新华出版社,2004。

34. [英]迪金森、哈里德拉纳斯、林耐编:《受众研究读本》,单波译,华夏出版社,2006。

35. [英]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6. [英]斯图尔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译,商务印书馆,2003。

37. 弗里德里克·西伯特等:《传媒的四种理论》,戴鑫、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8. 丹尼尔·哈林、保罗·曼奇尼:《比较媒介体制》,陈娟、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