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是航天器的大脑和中枢。航天器控制包括轨道与姿态控制,是各类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器等,完成定轨、定向观测、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等航天任务的重要保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航天器控制系统总体、原理、方法和发展方向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大家了解、掌握航天控制的专业知识提供系统的学习平台,也为今后有意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和工作的人员提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机会。
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
(1) 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概况
(2)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轨道描述
(3)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运动学
(4) 航天器控制系统组成与分类
(5) 被动姿态稳定系统
(6) 主动姿态控制系统
(7) 航天器导航与制导方法
(8) 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微小卫星等航天器控制技术。
通过课程学习,使大家对航天器控制的建模、控制系统总体、原理方法和发展方向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课程有配套实验教学环节,在挠性卫星姿态控制物理仿真实验系统上,开展演示教学实验。
实验条件:现有挠性卫星姿态控制全物理仿真实验室。
图1 单轴气浮台物理仿真系统
实验教学内容包括:
(1) 航天器控制物理仿真实验的基本原理
(2) 物理仿真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力学环境
(3) 飞轮、推力器执行机构工作模式的实验验证
(4) 挠性卫星稳定控制的物理仿真实验
(5) 卫星大角度机动控制的物理仿真实验
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使同学们在学习与实践中掌握航天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了解航天技术发展概况,掌握航天器轨道与姿态运动学、动力学,掌握航天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掌握航天器轨道与姿态控制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备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自动控制原理
单元测试成绩40%,论坛讨论表现10%,期末考试50%。
其中论坛讨论获得满分需要在“课堂讨论”部分回复数量达到10次。
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平台不再支持免费电子证书,只提供认证证书。
[1] 周军 刘莹莹 等,航天器姿态与轨道控制原理,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
[2] 周军,航天器控制原理,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3] 章仁为,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
[4] 郗晓宁 王威 等,近地航天器轨道基础,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 刘林 胡松杰 王歆,航天动力学引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屠善澄 主编,卫星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北京,宇航出版社,1999
[7] Marcel J. Sidi, 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8] Bong Wie, Space vehicle dynamics and control, AIAA Inc. 2008
[9] Peter Fortescue,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2003
[10] Howard D. Curtis, Orbital mechanics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Elsevier Ltd, 2010
Q:每周会发布多少时间的视频?我需要花多少时间来学习?
A:我们按照每周4学时的授课内容来设计课程。但是发布的视频时间一般会小于4学时。因为在线下上课时,会有课堂提问、讨论和一些重复的讲解内容,而这些在线上课程中都不存在了,所以视频的时间不会与课时完全对应。
我们的课程每周大约需要三到五小时的学习时间。包括视频观看、单元测验、讨论和复习的时间。
Q:是否需要购买教材?
A:我们的课程主要是根据周军、刘莹莹老师主编的《航天器姿态与轨道控制原理》进行讲授的。如果有教材当然能帮助我们的学习,但是教材不是必须,只要能够通过我们网上发布的内容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到达学习目的就可以。课程介绍页最后为大家提供了参考书,大家有机会可以选择阅读。
Q:对先修课程有什么要求?
A:我们的课程要求同学们已经学习过《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和《自动控制原理》,如果有现代控制理论方面的知识会更好。当然,我们对部分用到的知识会适当进行解释,对于缺少部分先修课程知识的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补补课,争取跟上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