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英语读写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通用英语读写》是本科公共基础类课程,2023年被评为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面向广大备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雅思等考试的大学生而开设。课程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为教材,共涉及“爱国、敬业、友善、法治、诚信”等八个主题,分32课时讲授,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成人、成才”需求出发,包含核心价值观理解、语篇阅读、写作技巧、延展阅读以及词汇训练等内容,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同时,挖掘外语背后的人文性内容,实现课程的价值观引领作用,达到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主讲教师是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荣获省级及全国外语教学比赛一等奖。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为何要学这门课?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谈及青年人使命时,你是否困惑当代青年到底是“躺平”一代还是“奋进”青年?小组活动时,你是否担心出现“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的“社会性懈怠”问题?当明星“塌房事件”层出不穷时,你是否思考过明星“人设”到底孰真孰假?……


同时,日常英语学习中,备战各级英语考试时,你是否经常陷入瓶颈状态,被英语阅读、词汇、写作“折磨”得筋疲力尽?阅读时常因生词太多而“望洋兴叹”?语言表达时果断尝试 “高级”同义词却被指出写的不是“人话”?写作时总因审题、连贯衔接或语体风格等问题而频频丢分,不知所措?……


学习这门课后的收获是什么?

同学们,不用担心,学了这门课程,这些困惑都将烟消云散。《通用英语读写》为您量身打造,不仅介绍了大学英语读写方面具体的语言技能方法,而且就爱国、诚信、友善、法治、和谐等育人主题,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帮助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体内容如下:


价值观方面,能够正确认识“躺平”现象、看清小我和大我之辩证关系、了解“和而不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正确看待及避免“社会性懈怠”、了解“行善”的意义、正确把握“诚信”的多维含义、坚持法治至上、建立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阅读方面,了解各类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篇章特点、概括与具体概念、平行结构、演绎/归纳类结构、抽象概念、名词化、对比关系、小标题、生词猜义、因果结构等;


写作方面,有效进行常见议论文写作、结果表达、模糊语、举例论证、对话语体、连贯衔接、驳斥段写作,以及问题解决类说明文写作等。


词汇方面,单元高频核心词汇练习及讲解,包括同义词辨析、构词、词汇搭配,以及同形词辨析等。


这门课有什么特点和亮点?

本课程最大亮点是英语读写语言技能教学中有效融入时代特色和价值观引领,助力新时代大学生成才、成人。


每一单元专门设置“核心价值观理解”板块,对单元价值目标展开深入、生动、形象的多维分析,助力学生对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温度、有深度的理解;


从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如青年“躺平”现象、团队合作中的“社会性懈怠”难题、层出不穷的明星“塌房”事件等,引领大学生正确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内涵与外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


语言技能教学中,采用生动校园、生活案例等多元资源,如“平行结构”知识点讲解中结合鸭子出行“保持队形”和中国传统诗词对仗手法作为导入,“反驳段”写作讲解中结合“闯红灯”的各种理由展开有效驳斥等等,深入浅出地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有效讲解。


同时,结合真实语料进行及时拓展训练,例如节选《中国日报》外刊中的张桂梅相关报道,改编为四、六级考试中选词填空练习,有效在语言练习中结合“敬业”育人主题和篇章阅读、词汇训练,实现知识、技能及价值观的多重目标,帮助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课程大纲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王守仁、黄国文总主编;刘正光,何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