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是否沉迷于春日沁人心扉的烂漫金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是否感受到那一兜兜葱绿的力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你是否为金色棒子的沉重而欣喜若狂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你是否赞叹过广袤雪原下嫩绿的坚强 加入我们的《作物育种学》 感受作物的伟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同所有其它生物一样,作物首先是和人类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成员。但和其它植物成员不同的是,作物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且直接的物质基础。作物育种学就是一门研究作物驯化、改良及其良种繁育的应用型科学。学习做作物育种学,其最重要的出发点是掌握并运用作物育种学知识,按照人类意愿逐步改造作物,让作物给人类提供高效、安全、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食物和工业原料。此外,通过作物育种学,我们将对生态平衡有更加深刻且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在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的基础上优化我们的世界观。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驯化植物的开始使人类从狩猎生活而逐渐过渡到农耕生活。作物育种学即从人类认识植物、改造植物和利用植物开始。早期,这些过程中人类祖先只是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直到十九世纪末期,随着遗传学的一些重要规律的陆续发现以及统计学的建立,科学家才开始将育种学的经验和生命现象的规律逐步统一,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作物育种学学科。因此,遗传学及生物统计是作物育种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然而,受制于认识的深度,对作物很多性状的遗传改良仍然依赖育种家的一些育种经验。因此,现阶段,作物育种学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的育种理论知识,也要善于汲取和吸取经验。

上世纪以来,随着遗传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人类对生命现象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增强,一些新的生物技术手段也随之诞生。这些理论和技术在作物育种学科中的广发应用,不仅提升了该学科的科学水平,还直接提高了作物育种的效率。因此,在作物育种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持续跟踪遗传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并善于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作物育种学是围绕遗传规律、性状的变异和目标选择三个核心领域展开。遗传是育种学的本质,变异是育种学的基础,而选择则是育种学的关键。遗传决定了性状在不同世代之间是可以传递的,但由于来源不同亲本的同一性状在自然界本身即存在广泛的变异,且环境条件对性状的表达也会产生影响,后代中这一性状所展现的表型存在差异。选择则是从丰富的表型中获得由遗传导致的真实变异。所以,作物育种学强调在认识性状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创造更大更有利的目标变异,并通过更有效的手段从分离世代中选择出所需的变异。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习需要注意两条主线:一是按照育种程序的制定的先后顺序,从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主要的选择方法和创造变异方法等共性问题入手,讲述作物育种学的共性问题,再到几类具体性状的育种规律等个性问题,二是采用一般到具体的哲学方法一是围绕“遗传、变异和选择”等三个关键词,讲述创造性状变异的方法以及根据变异性状的遗传规律来决定选择的方法,从而实现优良性状的改良或者聚合。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必须和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学习者而言,如果有一定的育种实践经历,对课本知识的体会应该会更深。但对于广大本科生而言,大多缺少这样的过程。因此,同学们应该经常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特别是一些经典的育种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和分解,提炼出育种家在具体实施过程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授课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熟悉创造变异并从中合理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根据不同类型农作物的繁殖和种质资源特点,结合当代新的生物技术手段、合理设计和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的方案,掌握作物品种繁育的基本规律和流程,从而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各类农作物育种和繁育工作的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植物学、普通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技术、生物化学等。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孙其信主编, 作物育种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杨光圣、员海燕主编,作物育种原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张天真主编, 作物育种学总论.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徐云碧(美)著, 陈建国等译, 分子植物育种.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