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基础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人文基础》力求切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提供给学生较为系统的人文基础知识。塑造高职生一种绵延不绝的人文精神,为生涯发展的弹性化选择提供可能,为个体承担社会角色奠定重要基础。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人文基础作为一门综合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考虑到人文基础知识所包含的文、史、哲之外,进一步认识到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考虑到对“人”的一个终极的关怀,把“科技与社会”作为一个部分组成。鉴于高职院校有专门的教学部门教学中涉及哲学部分,我们课程不再重复,由此在内容安排上选取了导论、科技与社会、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

    通过学习,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经济、伦理的影响,领悟科技与人文的辨证关系,树立科技时代的正确生活观;了解中国文学史常识,掌握各大文体基本常识与欣赏方法,提高文学艺术欣赏能力;了解历史与区域文化的内涵、意义以及江苏区域文化的空间分布特点,树立正确的现代文明意识。


授课目标
1.通过科技与社会的教学,认识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养成个体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科技精神。 2.通过文学与艺术的教学,了解中国文学史常识,掌握各大文体常识与欣赏方法,提高文学艺术欣赏能力。 3.通过历史与文化的教学,启发学生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有一定文学、历史、哲学知识,了解当今科技时代的社会常识。


证书要求

1.成绩为三级计分制:分别为优秀、合格、不合格。总评成绩60分至84分为合格,可   获得合格证书;85分至100分为优秀,可获得优秀证书。

2.成绩构成:平时学习表现(含视频学习、讨论等20%,三大模块(科技与社会、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的单元测试占50%(含朗诵作品上传),期末考核30%

3.三大模块(篇)的单元测试,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型为主,文学与艺术部分若含朗诵作品,需要完成上传,并完成规定的互评。

4.期末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型或者以小论文形式的主观题型。无论客观题型还是主观题型均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和讲授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小论文选题范围应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直接相关。


参考资料

《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游国恩等主编)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曹余章) 

《世界上下五千年》(华文出版社  翟文明)



常见问题

“人文基础”课程的内容极为广博,根据课时我们只讲授大纲中选定的模块内容,所以希望选课同学除了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内容外,最好能够做到:

    1.通读我们的“人文基础”教材。

    2.了解生活中最新的科技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影响深入思考一至两个有意义的科技与人文的问题。

    3.联系教学内容,阅读的老师推荐的书籍或者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