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MOOC课程)是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本课程将课程的结构建立在计算学科认知模型的基础上,并以计算机科学的内容为背景,借助大量案例,在学科思想与方法层面,对学生认知计算学科进行导引,着力提高学生在复杂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方面的计算思维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是认知的基础”这一论断,将计算学科中的抽象和理论,分别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应,将计算学科中的设计与实践对应,构建“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总体结构框架;课程包含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学科专业名称的演变,学科的描述、培养侧重点;教学问题的探讨(含BLOOM分类法、SOLO分类法,难度、复杂度与能力的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问题(算法复杂性中的难解性问题,RSA公开密钥密码系统,组合爆炸问题,程序设计中的结构问题,软硬件资源的管理问题,计算机中的博弈问题等);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含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及其三个过程的内在联系);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绑定、大问题的复杂性、概念模型和形式模型、一致性和完备性、效率、演化、抽象层次、按空间排序、按时间排序、重用、安全性、折中与结论);计算学科中的数学方法(集合,函数和关系,代数系统,定义、定理和证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证明方法,递归和迭代,公理化方法);计算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方法(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在软件开发中引入系统科学方法的原因,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社会和职业的问题等内容。

授课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计算学科的认知模型;学科的基本问题;学科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形态;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以及社会和职业问题等内容。“复杂”这个词贯穿本课程的始终,要求学生通过大量案例的训练,初步掌握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控制和降低复杂工程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1.董荣胜.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7

2.董荣胜.计算思维的结构.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08

下载“微信读书”App,上面有供本课程参考的电子教材《计算思维的结构》)


参考教材:

1.董荣胜,古天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陈国良.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视角(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李廉.大学计算机教程—从计算到计算思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J.Glenn Brookshear著,刘艺等译.计算机科学概论(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赵致琢.计算科学导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4


常见问题

Q1“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否比一门常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更为重要?

A1: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重建多样性(Rebuilding the Mosaic)”报告认为,在处理几乎所有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时,均需要使用和管理大规模的数据集。解决这些新问题,需要创造性地设计以数据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应用计算和计算机工具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为了应对以上需求,“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作用已逐步超出一门常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这门课程越来越大的作用包括:

1)它不仅需要为未来的计算机科学家和从业人员打下基础,而且还要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动员和吸引新的学生加入计算机科学;

2)此外,它还要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计算思维的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技能;

3)它甚至还要为未来讲授计算机科学的K-12教员提供培训。 

摘自:Soh L K, Shell D F, Ingraham E, et al. Learning through computational creativity[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5, 58(8):33-35


Q2Bloom分类法和SOLO分类法降低了课程评估的复杂程度,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老师能用两个本课程的案例来佐证一下吗?

A2Bloom分类法将人类思维的复杂程度划分为6个水平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并认为这6个层次不是累积层次,即前一个层次不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这一结论动摇了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进行较高层次思维的论断,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进入到分析,评估和创造等较高层次的思维阶段。至于,记不住的知识可以查,不会的知识可以有针对性的在思维的过程中补。这一论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程有大量的案例可以佐证,下面给出第2章的两个案例:

       1)案例1:汉诺塔问题。在没有介绍算法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在第2章的学习中,就让学生将数学归纳法与求解汉诺塔的递归算法绑定在一起,要求学生掌握简单递归算法的构建。

       2)案例2:RSA公开密钥密码系统。在学生没有任何密码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在第2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RSA公开密钥密码系统的构建,这也是Bloom分类法和SOLO分类法的一个成功应用案例。

Q3如何控制和降低“复杂问题”是本课程关注的重要内容,“复杂”这个关键词贯穿于本课程的始终,这个关键词正是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请问,“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各章节中的案例是如何支撑专业认证对本科生的12条毕业要求的?

A3

    【第1章】计算学科的认知问题是一个引发激烈争论的复杂问题。本章借助案例“计算学科的认知模型——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对计算学科的认知问题进行分析,降低了问题分析的复杂程度,符合“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中要求在构建模型降低问题复杂程度的基础上,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的要求。

注:本课程有大量符合“毕业要求”的具体案例,正是这些案例证明了本课程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处理是有方法的,再加上严格的训练就可以确保合格毕业生的质量。

    【第2章】计算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本章借助案例“汉诺塔问题”、“证比求易算法”、“阿姆达定律”认知计算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构建“轻量级”的RSA公开密钥密码系统,符合“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中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系统的要求。

    【第3章】如何将客观世界中的一类问题抽象到信息世界是复杂计算系统中的一个工程问题。本章借助案例“学生选课”,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模方法,理解实例属性的约束条件,实现客观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抽象,了解系统复杂性随实体和属性数量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加

的结果。借助案例“图灵机”、“冯诺依曼计算机”,加深对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结构的理解,了解“程序与数据同样看待”这一思想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借助案例“虚拟机”和“Vcomputer机器”理解采用分层抽象降低和控制复杂系统的重要作用。符合“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中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

   【第4章】数据结构与算法是复杂软件系统的基础。本章将数据结构与Vcomputer机器绑定在一起,降低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理解的复杂性,符合“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中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

   【第5章】计算机科学基础概念建立在数学集合概念的基础上,如何将集合中的元素变为有序,是降低软件系统复杂性的关键。本章借助“等价类”这个数学概念,要求学生将等价类与抽象层次这个计算思维中的重要概念绑定在一起,理解分层抽象、网络的层次结构、冯·诺依曼计算机、虚拟机、分割、政企分开、传染病人隔离等类似的各种控制和降低非良好结构系统(问题)复杂程度的划分策略及在计算学科工程实践中的巨大作用,符合“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将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

本章还要求将将公理化方法与形式模型(形式化的公理体系)的构建绑定在一起,了解形式系统的局限性,掌握构建形式系统的基本方法,符合“毕业要求4: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 

    【第6章】软件的复杂度是软件生产的主要困难。本章将控制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复杂度的分层抽象思想与数学中的等价类绑定在一起,对软件复杂性进行分析,符合“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的要求。 

    【第7章】本章采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对学科的职业规范进行分析。比如,采用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道德分析的职业习惯;从协议(模型)的角度理解职业化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从过程的角度,区分什么是有效检举,什么不是,要求学生了解检举泛滥的危害,掌握有效检举的步骤(算法),培养学生进行有效检举的职业观念。符合“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中对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的要求。

  本章借助案例“Therac-25”事件分析计算机系统的风险,在设计安全至上的应用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系统出现故障时,危害如何降至最低。符合“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中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法对社会、健康、安全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团队最重要的特征(运作机制),了解提高团队业绩的两种常用方法(团队制和单一领导制),了解团队合作的困难,学习“小团队的敏捷开发案例”,了解这种实际使用并受到支持的特定软件开发方法,为未来从事专业工作进行团队合作打下基础。符合“毕业要求9:个人与团队”中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的要求。

  本章借助案例“小团队的敏捷开发案例”,了解这种实际使用并受到支持的特定软件开发方法,将经常交付、反思改进、渗透式交流(沟通)、个人安全、焦点、与专家用户建立方便的联系(沟通)、配有自动测试的技术环境等7个属性与小团队绑定在一起,了解卓越小团队成功的特征,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认知沟通的重要性。符合“毕业要求10:沟通”的要求。

    【第8章】通过实例认知注意力,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为终身学习奠定认知基础;了解难度,复杂度与能力的不同,了解Bloom分类法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为终身学习奠定认知基础;区分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认知基础。符合“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