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是一门学科基础课程,课程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注重突出社会工作作为学科基础课程的学理性和实务性、学科性和研究性、国际性与本土化的统一,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六大专业方法以及实务操作技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社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树立专业理念具有基础作用和领引意义,绝大多数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而建立的。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含义、性质、功能,人类需要与贫穷,社会工作的定义、类型与过程架构,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发展,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和价值体系、理论和知识体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研究等具体社会工作的内容、目标和方法。

课程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注重突出社会工作作为学科基础课程的学理性和实务性、学科性和研究性、国际性与本土化的统一,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六大专业方法以及实务操作技巧。

课程的理解和知识掌握:

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掌握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模式。

2.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的理解和知识掌握

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掌握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掌握社会工作学科的特点和意义,通过对社会工作助人特点的了解,以及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2)反思、创新与批判性思维和能力:

 本课程邀请上海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专家,进校进课堂面对面给大一学生讲授社会工作的实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务的充分结合,从多方面向同学们展示社会工作,同时抛出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与反思。

同时,课后的小组作业在灵活的主题下,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新创造力,在小组分享环节,各小组互相点评的设计,也便于加深同学们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引入社会现实事例,不只是停留在描述事实,而是注重解释理论如何从实践中来又怎样去指导实践,同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3)身心社灵全人培育

通过专业冥想,让学生充分觉察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实务,从专业—体验—反思—成长的学习过程获得全面发展。


授课目标

本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目标:

(1)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2)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3)培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怀;

(4)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把握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大纲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教材:顾东辉主编:《社会工作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