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政策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是在本科《金融学》MOOC课程基础上,在研究生层次上更为深入地研究和讨论金融理论与政策问题的课程。本课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金融理论与政策》为指定阅读书目,以视频和PPT为课堂媒体,以多种教学资源为辅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解惑、同学互动为辅进行研讨式教学。-教学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是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教学体系以开放经济为环境,以实体经济运作为基础,从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中国金融学科的发展演进中定位课程的教学内容,从纷繁复杂的金融问题中选取了信用体系与规范发展、货币供求与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金融功能与金融结构、利率与公司金融理论、金融资产定价与有效市场理论、开放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等重大关键理论与政策问题展开研讨式教学。

课程教学由中央财经大学国家级金融学优秀教学团队成员李健、李建军、马亚、蔡如海、黄志刚、郭田勇老师共同主持,通过课程学习,力图使学生在掌握和深入理解金融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经济和金融体制的共性与特性,比较不同体制下金融运行的特点;运用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方法,辨析主要金融理论流派的观点与主张,提高研究问题、辨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际能力;学会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观察和分析经济与金融运行的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特别是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金融体制变迁和金融发展轨迹的跟踪研究,解读内在机理与规律性,力求做到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本土化;理解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的安排与措施等,增强政策观念,提高认识、运用和研究政策的能力;了解新时代的金融发展动态,掌握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的前沿问题、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关注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金融创新的新成果,探讨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提高学生在新形势下的适应、开拓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教学理念先进,倡导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助学导学为辅、通过教学互动进行研讨式教学;教学方法多元,主要是阅读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观看教学视频、查阅多种教学资源、组织课堂讨论、安排作业测试和考试等;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提供了教学大纲、文字教材、视频、PPT 、数据库、案例库、文献库、问题讨论、热点关注等配套的多个大容量教学资源库供学习者共享。比较适合于在校攻读金融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和愿意深入探讨金融理论与政策问题的学习者使用。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先修课为本科生的《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等。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一)著作: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二卷第三篇,第三卷第五篇,人民出版社(1975)。

2.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黄达:《黄达书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4. 曾康霖:《货币论》、《信用论》、《利息论》,载《曾康霖著作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 王佩真主编:《货币金融与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6. 王广谦:《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 李扬等著:《中国金融理论前沿》(Ⅰ、Ⅱ、Ⅲ),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0012002)。

8. 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9. 王广谦主编:《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0.李健等著:《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12. 李健编著:《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3)。

1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3)。

15. Y. M.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3)。

16.M.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17.B.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18.J.E.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9.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20.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1.Z.博迪、R.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2.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3. A.加利西林:《通货紧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4.弗雷德里克米什金,斯坦利爱金斯:《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5. 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6. F.法伯兹,F.莫迪利亚尼,M.费里:《金融市场与机构通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7. 埃斯里德米尔古克-肯特,罗斯莱文.《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银行、市场和发展的跨国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8. 范希文,孙健:《信用衍生品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9. 辛乔利:《影子银行》,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0. 罗伯特·麦可唐纳:《衍生品市场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1.詹姆斯·巴斯,小杰勒德·卡普里奥,罗斯·列文:《金融守护人:监管机构如何捍卫公众利益》,新知三联书店(2014)。

32. Stijn Claessens, Douglas Evanoff, George Kaulman.《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通向金融稳定的新道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3. 杰克逊,西蒙斯:《金融监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二)期刊

1.中文:

《经济研究》、《改革》、《金融研究》、《财经》、《国际金融研究》《现代商业银行》、《证券市场》、《银行家》、《金融时报》、各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中国金融》、《银行家》、《财经》、《中国证券报》、《中国城市金融》、《国际金融评论》、《证券市场》。

2.英文:

The Banker”、“Business  Week”、“Econometric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