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中医诊断学(上)您已经学习了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望、闻、问、切,那如何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辨别证候呢?中医诊断学(下)将为大家讲解常见的辨证方法和常见证候。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您将会对常见证候进行辨识。请和我们一起步入《中医诊断学》(下)课程的学习之旅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绪论、诊法、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 诊法是指中医诊察、收集病人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简称为四诊;辨证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还应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病案书写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相关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门课程的设计和讲授都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中医诊断学》属于中医学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同时,因为这门课程的安排一般是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之后,临床基础和临床各科课程之前,所以,《中医诊断学》是在基础与临床之间起衔接作用的一门桥梁课程。

《中医诊断学》(上),主要介绍绪论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主要内容及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的基础上,通过四诊的学习,掌握常见中医症状、体征的概念、表现特征、临床意义及具体的诊察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辨证和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中医诊断学》(下),主要介绍辨证总论及八纲辨证、阴阳虚损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其他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案书写、诊法与辨证的综合运用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熟悉常用辨证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掌握基于不同辨证方法常见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识要点,达到具备对常见典型证候辨识的能力。

       本门课程不仅面向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在校学生,同时也适合海内外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在设计和讲授时,除了直观、形象、通俗外,还考虑了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各科等课程相关内容和知识的衔接,并邀请我校全国知名教授一同参与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和研讨,在这里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协助采集讲课素材和课件录制的有关专家、老师及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与课件录制的专家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李宇航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陈明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赵岩松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妇科             肖承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呼吸科          张立山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呼吸科          焦   扬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消化科          李军祥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心内科          霍艳明主任医师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中医院校的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年轻教师;西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如果是对中医感兴趣的初学者,可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同步学习、查阅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参考资料


吴承玉 王天芳 中医诊断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5


王天芳 杨毅玲 薛晓琳 中医诊断学(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


王天芳  中医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9


袁肇凯  王天芳  中医诊断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季绍良  成肇智  中医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


王忆勤  中医诊断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8


李灿东  吴承玉  中医诊断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8


陈家旭  邹小娟  中医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2


邓铁涛  中医诊断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11


徐琬梨  任健  跟名师学中医诊断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