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专题模块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概论》课程讨论区

查看更多回复,并参与讨论 »
学员问: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呢?对我们又有什么现实性的意义?
学员答(黄中通理_严)
社会关系根本上就是人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虽然也与其他物体也产生关系,但是这些物体都含有社会性,而社会性是人赋予的。如大自然能长有苹果,但这跟街上卖的苹果不是一个性质。两者都要用劳动换取,不同的是自己种或摘不与他人发生关系,而买卖苹果就要与他人发生关系。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实际上是说不管哪种关系最终指向的都是人。
学员问: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两个概念如何直观地区别理解?
学员答(黄中通理_严)
社会结构分两大派,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如阶级,阶层,性别这些是地位结构。因为有阶级所以有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关系,因为有阶层所以有上下级关系,因为有性别,所以有男女关系。由此可看出社会结构是社会关系存在的方式,社会关系组合成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不同的人之间关系的组合。

四川大学《政治伦理学》课程讨论区

查看更多回复,并参与讨论 »
学员问:为什么说是法家思想被上升到伦理的高度,才导致了法家的悲剧性结局?
老师答(阎钢)
先秦法家的悲剧不是因为上升到伦理的高度,而是其本身就置伦理道德而不顾。在坚持“一断以法”的终极标准上是以王权利益维护为核心的,虽然坚持依法了断,但却不顾世情、民情,虽然一时间可以强权,但却一直失去民心、人心。这才是法家的悲剧的实质所在。对照一下最近发生的“辱母杀人”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反响就清楚了。
学员问:是不是由于人性本善,所以政治也体现为一种趋善性?
老师答(邢海晶)
关于人性的研究至少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中国自古的假设是人性善。尤其儒家相信国家所选拔出来的执政者应该是道德和人格的完善者。西方,尤其是近代资本主义以来,基本假设前提是人性恶。为了防范社会在人性自私自利的行动中最终走向崩溃,所以西方人以制度的方式对人的行为底线进行限制。马克思相信人性本无善恶,是后天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性。

复旦大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 课程讨论区

查看更多回复,并参与讨论 »
学员问:韦伯与尼采有什么交往吗?两人的思想有什么联系吗?
学员答(粟琬懿)
韦伯曾说过:“判断当代的一个学者是否诚实,只要看他对待马克思和尼采的态度就够了。我是马克思的追随者,可我也爱尼采,爱这个戴着眼镜,形容槁枯,一辈子被眼疾,胃病,神经衰弱折磨得死去活来却仍能提出超人哲学的瘦弱男子。”尽管具体的交往我们不得而知,但由于他们的生命有重合时期,且同为当时有名的哲学家,思想必定会有所融合碰撞。
学员问:韦伯的一些论证跟史实不符合,阅读的意义何在?
老师答(郁喆隽)
韦伯的案例主要来自德国西南部的巴登州。当时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当然不能和今天比。如果选取一个较小的地区,一定可以找出天主教经济也不错的地方,甚至可以找到天主教徒比新教徒富有的情况。但“韦伯问题”的意义依然存在,也就是需要从宗教伦理来对此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