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飞:做MOOC是个系统工程 且做完上线≠完全结束

作者 :中M君采访整理 2016-01-07

2016年1月9日由百家讲坛名师、《中华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主讲老师李任飞发起并赞助的“劝课大赛”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更多的学生开始在中国大学MOOC上学习《中华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课程。这位年过半百的大学副教授,初次尝试MOOC就玩出了其他老师没玩过的新花样,他到底是怎么玩MOOC的呢,近期记者中M君对李老师进行了电话专访,探讨MOOC的制作以及MOOC老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1、【做】MOOC是个系统工程


第一次做MOOC,李任飞除了提前1个月对原本十分熟悉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外,还跟制作团队反复切磋、沟通,最终参与了从课程内容制定到背景板及讲台的设计与搭建,再到课程配乐,还有老师个人走位安排、老师衣着选择等等所有的工作。


李老师说,“整个视频制作团队是学校安排的,我跟他们合作起来也非常满意,在成都是四天三夜的讲课,摄制团队还有去山东管仲纪念馆取外景。”


李老师认为,做MOOC是一个系统工程,老师讲MOOC只是一个小部分,还需要跟大伙商量怎样把这个课程通过系统方式表达出来。首先是课程内容上是完全李老师来把握,需要考虑怎样分章分节吸引学生。


其次,呈现的方式,比如这门课程的背景板,李老师认为既不能单纯复古又不能纯现代,要两者融合,所以,最终大家所看到的背景板主要是从古代建筑中的斗拱抽象出来,又融合了现代的一些元素而做成的。背景板上还雕刻了很多管仲的相关故事,与前面老师讲课内容遥相呼应。而关于讲台的颜色,选择表现现代科技感的蓝色和当时在齐国流行的紫色,也是体现古代和现代的交融。


至于讲台的数量,正如之前所说,与百家讲坛固定一个位置不同的是,这次MOOC的课程为了保证讲师的移动,设置了两个讲台四个位置,这样不至于过于呆板,学生看下去很累。李老师说自己说到结论性内容的时候就会走到相对高的、有小动物的那个讲台,而其他时候则会在其他三个位置。


另外,制作《中华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这门MOOC时,李老师对于自己眼睛看什么地方、穿什么衣服也都有讲究。他说,“现在很多所谓的网络公开课都只是传统课堂的复制和再现,就是拿着摄像机把老师上课的场景拍下来,这样当然很好,老师能把气氛讲活,但这样会有一个问题,MOOC的学员有时会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镜头只出现了老师,而现场是老师在跟另一个学员讲课,而MOOC的学员只是旁观者,只看到老师看不到学生,信息就会接收不充分,所以MOOC的老师还是有必要全程看摄像头,这样跟屏幕前的MOOC学员才会有交流感。”至于服装,为了匹配这门课程,李老师还特意选择了既有一点点古代元素又是现代衣着的某款衬衫,他说如果跟百家讲坛一样穿完全中式的衣服,年轻人可能接受不了。


甚至《中华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课程中的音乐,李老师也花了心思,专门找人做了原创音乐,包括最后“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一句话唱词也是专门找歌手唱的。


以上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李任飞跟团队的年轻人反复切磋的结果,李老师说,“年轻人受现代的教育比较多以后,他们对传统的理解和把握都是不足的,后来经过多次沟通后他们也逐渐理解并进入角色,最后出来的成品我基本上也很满意。”


2、【讲】MOOC老师要有动感


至于为何要花费这么大力气去制作这样的MOOC视频,李老师说,学生本身在网络上看这个东西,屏幕比较小,视野里面会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所以如果老师再一直不动,外面只要有一点动静,他的视线就可能被抓过去了。因此得出的结论就是老师需要在屏幕里面有动感。


“所以我们就构建了很多元素,一是不断变化很多场景;二是老师眼神直视镜头,这样与观众有交流感;三是我随时都有手势,画面有动感;四是课程里面有诵读,我想一定会有一部分人喜欢诵读;再加上还有片头,中间有音乐,结尾有片花, 还有每节结尾的一句唱词,整个这些都可能成为吸引别人关注的原因。”


3、【做】完【讲】完还不是结束


以上的这些都是在课程上线之前的很多工作,李老师说,“很多老师认为课程录制完往线上一放就万事大吉了,最多跟线下课堂一样安排一次答疑、考试,对于他们来说前面的备课、录课时间占到了80%,但对我来说正好是相反的,我认为一个老师从备课到录制在MOOC上来说应该占到小于一半的比例,应该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后期工作当中,这个后期工作就包括了在互联网上的互动。我前些年也讲过网络的课程,当时讲过‘网络没有互动,网站将会怎样’这个话题, 同样如果说咱们的MOOC网没有互动,课程就看起来就会比较死板。”


为此,李老师几乎随时随地都携带者手机,有空的话就登陆中国大学MOOC他的这门课的讨论区,跟学员互动。如果是不需要查找资料就能回答的问题,李老师就会随时回答。他说,很多老师课开了以后,学生提了十几二十页的问题,一个都没回答,这点体验很不好,毕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极大丰富,而且还可以看到大家不同的思考维度。


除了互动之外,为了更加丰富课程内容,李老师还创造了“驻课”的形式,他邀请了上过中央电视台《东方名家》节目的安德义老师以及同样上过《百家讲坛》的复旦大学的姜鹏老师在跟大家分享管仲之外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一些名家故事或言论,李老师说管仲这个人跟大家印象中的传统的东西不太一样,所以他担心一些对国学不太熟悉的人只学管仲会走偏,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学习态度,所以就邀请了更多老师来做驻课。他说,“驻课就是从不同角度看管仲,再从管仲向外延伸,把大家的视野打开”。


对于驻课,李老师说它恰恰也体现了管仲的“富民”思想,驻课是为了让课程内容更富裕,让学员的学识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