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这些山区的孩子,让我忍不住想为他们打Call

我是管理员大人 发表于2017年11月10日
<p>是的,我们在云南临沧的偏远贫困县做了一次公益活动。</p><p>没有送棉被,也没有送衣服。</p><p>我们把两名高校老师,带到了斗阁中学初一七班的45名同学身边。</p><p>&nbsp;</p><p><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strong>这个学校并不穷啊!</strong></span></p><p><img src="http://nos.netease.com/edu-image/a96c7e19-8b65-453f-991b-26a5415dbb67.jpg?imageView&thumbnail=520x520&quality=100" /></p><p>11月7日,在学校午休广播站BIG BANG “IF YOU”的音乐声中,我们踏进了位于云南临沧圈内乡的斗阁中学。</p><p>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干净广阔的篮球场、菜色齐全的食堂……学校完备的设施,以及学生“时髦”的音乐品味,让我们一瞬间怀疑自己来到的不是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学,甚至忘记了自己花了16小时,跨越了2000km和2个小时颠簸的山间公路,才来到这里。</p><p><img src="http://nos.netease.com/edu-image/50d7bd44-5392-4959-86f8-bd24a74668bf.jpg?imageView&thumbnail=520x520&quality=100" /></p><p>&nbsp;</p><p><strong>他们并不缺硬件,而是一种眼界</strong></p><p>一批又一批的来自企业及政府的捐助,让这个贫困山区学校的孩子们第一次有了电脑、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但没有人教这些孩子该如何面对互联网。</p><p>这里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务农或打工人员,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脑、手机的事情,与生活的重压相比变得微不足道。</p><p><img src="http://nos.netease.com/edu-image/24385afe-8d82-4bb6-ad60-3237cfa1367e.jpg?imageView&thumbnail=520x520&quality=100" /></p><p>作为这个班级的美丽中国支教英语老师,徐天一老师在与孩子们的几个月的相处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strong>这些孩子们他们相差不是一种智力,不是学习能力,而是一种远见,一种可以让孩子们清楚为什么要学习的动力?</strong>”</p><p>于是,在两个月前,她决定做一次全新的尝试。</p><p>她开始为孩子们播放我们平台(中国大学MOOC)上的《中国诗歌艺术》以及《天文漫谈》,希望通过这些优质的课程资源,来引导孩子们。</p><p>“当我第一次告诉他们,这是大学里的课程,孩子们都非常好奇”。</p><p>&nbsp;</p><p><strong>那就让他们来一次“面基”吧</strong></p><p>在孩子们学习了2个月之后,我们决定给他们一个惊喜!</p><p>我们把<strong>《中国诗歌艺术》的主讲老师——四川大学王红教授</strong>,以及<strong>《天文漫谈》的主讲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徐学军副教授</strong>,带到了这些孩子们身边。</p><p>先上场的是王红老师的诗歌课。这堂课程的“主角”是这些山区的孩子们。课上,王老师不讲课程内容,而是由孩子们主动提自己在学习课程后的一些问题,或是学习感悟。</p><p><img src="http://nos.netease.com/edu-image/889562b4-7d92-4e09-bf18-1a84fceb714e.jpg?imageView&thumbnail=520x520&quality=100" /></p><p>不少孩子通过一幅画来描绘了他们想象中诗歌中的情景,非常踊跃地向王红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p><p>上面这幅画出自班级黑板报的设计者何嘉欣同学,这是她心目中写下《望岳》诗歌的景色。</p><p>画里蓝绿色的群山,层叠的白云,是这位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看过千百次的景致。画中站在山顶远眺的人,是她在学习《中国诗歌艺术》后想象中写诗的杜甫,也是每日望着重山、渴望看见更大世界的她自己。</p><p><img src="http://nos.netease.com/edu-image/319dc795-649c-48d6-b712-71ac3c525f65.jpg?imageView&thumbnail=520x520&quality=100" /></p><p>夜幕降临,由徐学军老师带来的星空体验课,如期上演了。这是徐老师今年第二次来到斗阁中学,共计奔波了万里,只为带着孩子们看一次星星。上一次由于山中变幻不定的气候,他未能带着孩子们亲眼看星星。</p><p>从下午开始,徐老师就开始调试设备,时不时抬头观察天气,生怕又落空。</p><p>好在天公作美,这一次徐老师终于带着这些孩子们,看了星空。</p><p>在这个没有雾霾的偏远乡村里,孩子们每天晚上抬头就能看到满天的星空,但这次是他们真正这么近距离地看见星星。</p><p>“原来土星长这个样子”,“跟电视上看到的不一样”,孩子们簇拥在徐老师周围,开心地议论着。</p><p>&nbsp;</p><p><strong>One More Thing</strong><br /></p><p>这次公益活动,只是一个起点。</p><p>未来,中国大学MOOC将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将带着越来越多像王红老师的《中国诗歌艺术》以及徐学军老师《天文漫谈》,这样优质的慕课课程和慕课老师进山区,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中国最优质的教学资源。</p><p>另外,中国大学MOOC还将继续投入资金,为像徐天一老师这样子的美丽中国支教老师服务。</p><p>我们还为这个公益计划,取了个“诗跟远方”的名字——“一起看见更大的世界”公益计划。</p><p><img src="http://nos.netease.com/edu-image/755af69f-5031-4f89-8dd6-be7a5cdf381f.jpg?imageView&thumbnail=520x520&quality=100" /></p><p><br /></p><p>最后,附上让活动现场不少人感动的<strong>四川大学王红教授发言</strong>,2000字的内容,5分钟阅读时间,带你真正体会到慕课的精神。</p><p>——————————————————————————————————</p><p><strong>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strong></p><p>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很感谢给我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其实今天最我让感动的是前面徐天一老师作为支教老师,那么到位、那么动情的发言,我和她都是老师,虽然我比她年长很多岁,但是在教师这个身份上我们是完全一样的,我还要向支教老师学习,我是受到大家的鼓舞来参与这个活动,想<strong>“通过慕课与世界互联”</strong>。</p><p>这是最近一个很真实的感受:两个星期前,云南保山有一个支教老师,也是美丽中国计划的教师,发私信给我,这个初二的老师在带学生学《中国诗歌艺术》,跟这个班级的孩子们的年龄差不多,课程比较重,他们进展不是很快,有当期要交的作业来不及交了,问能不能把作业延期?我就为这19个孩子更改了作业计划,不仅把那一周改了,之后的考核直到考试也都推迟了,为此我还发公告向所有的学习者道歉。因为国庆时有同学希望将作业截止时间延迟到国庆假期结束后,我延了3天,有同学不高兴,说老师你别改来改去,我们都做好了时间表的。在中国大学MOOC上这门课程牵扯到很多学生,擅自改动时间,会影响其他人。这次为了19个云南保山的孩子改了时间以后,我专门发公告向其他同学道歉,当时的课程选课人数已经达8500人,没有任何人有异议。虽然是后台很容易完成的小小操作,其中的意义让我深受感动。</p><p>这么多选课者当中,有在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在职学习者,还有许多像我这种年岁的年轻时没有得到良好教育,在退休的时候来学习的,他们都很认真。&nbsp; &nbsp;&nbsp;最年长的据我所知有60多岁了,大家一致同意为西南山区这19个初中生改变考核计划,这说明学习慕课的人士有一个共识:教育公平、教育无界。在这里,不分身份、年龄、学历、水平,无论地北天南,我们有完全平等的学习权利。在这里,代表着祖国未来的最年轻的学习者有优先权,这也是我这个已有31年教龄的教师的教育梦、中国梦,感谢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感谢“美丽中国”支教计划!</p><p>简单分享两个感受。一个感受是作为教师,慕课让教师拥有了三尺讲堂以外的辽阔天地,与广大学习者无障碍互联互通。我的《中国诗歌艺术》是我们四川大学文科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2005年获批,在校内每一年都开课,比较受学生欢迎,但是这12年来选课的学生加在一起,绝不会超过5000个。慕课开设一学期,选课者最少也有1万,这让教师确实极具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p><p>学生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更彰显教育的意义、加重教师的责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加码,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必须兼具教育者与学习者双重身份,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学习许多专业以外的东西,包括互联网技术,包括科技,包括慕课制作,必须要学习,必须比学生更热爱学习,更善于学习,否则根本无法完成我们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使命。</p><p>互联网、慕课其实也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无障碍学习的便利,打一个比方,我过去是一台独立电脑终端,没有联网;如今我是一台联网的电脑,而且有许多接口和世界互联互动,包括和我们云南的山区,和我们西南边疆,这么多的支教老师,这么多可爱的孩子们互联互动,这在过去想都没有想到,别说很久以前的过去,就是两三年以前也没有想到这么远,中国确实是发展太快了。在慕课的平台上,我自己是教师,也是学生,我也会学各种以前不太了解的、感兴趣的学科,比如说设计、音乐欣赏,我们徐老师的《天文漫谈》慕课等。这种通过互联网的教和学的体验,我觉得就很像佛教所说的高境界,千灯相照,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智慧都是一盏灯,只不过有时候有些阶段灯被外界尘土蒙蔽了,我们擦亮这盏灯,点亮内心的大智慧、大光明。而且人和人之间的智慧相互碰撞,相互辉映,散发更多的光明,不会遮蔽,只会更光明,所以这是知识和知识相互辉映,智慧和智慧的相互激发。满天星斗,让世界无比美丽;生命蓬勃,也让我们的内心一片光明。</p><p>第二个感想,我觉得慕课这种无障碍互联互动教育方式,让孩子们看见了更大的世界,其实预示着我们中国教育的壮丽前景,中国的未来在青少年,我们的孩子能走多远,未来中国就能走多远。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探究的两大世界。“一起看见更大的世界”公益计划用慕课带着我们西部的中学生探求这两大世界。比如徐老师的《天文漫谈》引领孩子们望星空、看宇宙,那是无穷大的外部世界。比如《中国诗歌艺术》,探索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一个无穷大的世界。外部和内在都无穷大。我们的孩子起步早,任重道远,如果能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一定是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p><p>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两个100年”的目标,按照这个时间表,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我们中国许许多多的初中生,包括乡村的、偏远地区的初中生,那时候就是40多岁的中年人,刚过不惑之年。他们就是我们民族复兴最重要的力量,民族复兴的主力。如何让他们成为高素质的主力,这是我们在座所有的与教育有关人士,我们大家的重大命题。该怎样借助于现代技术,大家合力,用所有人的力量托举起他们,让他们越过千山万水,越过重峦叠障,越过自然和人为设置的许多屏障,去看世界,看外部世界,去看宇宙,让他们成为建设家乡、建设我们自己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其实这是我们所有在座人士的重要课题。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在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正在迅速突破传统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壁垒,让每一个热爱学习的青少年得到平等学习的机会,成为明天中国的顶梁柱。我已做了31年的教师,在教师生涯快要结束的时候,还能参与如此壮丽的事业,无比荣幸、自豪!</p><p>愿与在座诸君一同努力。谢谢。</p>
478 回复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