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以审美为中心,引导学生进入各类文体的文本,在欣赏实践的基础上体验和了解文学欣赏和批评的一些理论环节,使选修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而又以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和鉴赏加深对文学批评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相互促进的效果。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在以审美为中心,把握文学欣赏和批评的一些重要理论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世界,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而又以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和鉴赏加深对文学批评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
1、了解和掌握文学欣赏与批评的基本理论知识。
2、对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审美分析,在审美想象中进入自由创造的境界,体味艺术的精微和美妙,接受身心的涵养和熏陶。
 3、加深理解创作和审美的艺术规律性,加深理解人的存在意义。

课程内容:

  欣赏篇(16学时):结合名作的欣赏介绍文学欣赏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内容包括“触摸作者心灵”、“有意味的形式”、“思想启迪人心”。

  批评篇(16学时):结合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讲解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内容有“从问题开始”、“寻找新角度”、“顶层的设计”等。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爱好文学艺术,具备基本的文学欣赏能力,具有基本的理论思考的兴趣。

证书要求

成绩:

1.课程讨论占30%。

2.单元测验占30%。

3.单元作业占40%。单元作业采用互评方式。提交作业后才能参加互评,作业互评最少个数为6个;参加互评与自己作业的得分挂钩。需要评6份以上他人的作业才能获得他人评自己作业平均分的满分,未参与互评只能得作业得分的50%,参与互评但不够6份得作业得分的80%。

合格成绩:60-85分,优秀成绩86-100分。

参考资料

陈国恩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陈国恩、樊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陈国恩:《文学批评与思想争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陈国恩:《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