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与历史(1)——中国建筑史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建筑理论与历史》课程是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理论和建筑史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济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将原来单纯的三年级建筑史课程进行改革,正式实行两段式教学,低年级进行基础通史教学,高年级的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分为侧重中国建筑部分的《建筑历史与理论(1)》和侧重外国建筑的《建筑历史与理论(2)》两部分,在两个学期分别进行。课程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反响热烈,2008进入国家“精品课程”名单。

《建筑历史与理论(1)》的课程教学内容以中国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学习为主,课程安排秉承解读历史、阅读理论、认知建筑和形成史观的基本教学原则。在“概说”部分强调建筑理论的作用以及理论与历史的关系,以史带论的教学强化了理论主题以及专题讲座的内容与结构。进一步展开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外建筑关系和历史建筑保护几个部分。其中,“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从中国的文化地理及语言分布流变特征入手,展开分析了中国木构建筑的营造意匠、华夏聚落的空间概念,并对官式古典建筑与民间风土建筑的异同及其相互影响做了进一步剖析; “中外建筑关系”部分则将中国建筑传统放在世界的视野中进行考察,重点介绍随着丝绸之路以及相关的佛教东传等历史事件而逐渐展开的中国与印度、中亚诸国的建筑交流,以及17世纪以来西方影响下的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及脉络;“历史建筑保护”部分则介绍了历史建筑保护的概念、对象、原则、策略与方法。

 

预备知识

建筑学概论、中外建筑通史

证书要求

完成80%以上的课程学习,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论坛表现占10%。由任课教师签发课程结业证书,其中60≤成绩<85者获得合格证书,成绩≥85者将获得优秀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