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生物学基础知识。本课程以生物界的11个组构层次为纵线,系统阐述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形态和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生物演化 、生物多样性的演化、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等基本知识和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生命科学的全貌,掌握组成生物界的多个结构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及时了解生物学前沿动态,并能将之运用到生产、实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及热爱生命、守护健康、爱护环境的家国情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生命科学的全貌,掌握组成生物界的多个结构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及时了解生物学前沿动态,关注生产、实践、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研究素养,逐渐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要达成如下教学目标:
1. 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界的多级分类系统,学会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2. 以人体为例,能具体阐述人体的十一大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3. 以被子植物为例,能简要概述不同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营养及调控系统的异同;
4. 知道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内容,包括微进化、宏进化及系统发生;
5. 了解生命的起源及进化历程,以生命的五界分类系统为标准,能简要概述五界生物的主要特征、分类群及代表物种,从整体上把握生物界的多样性以及统一性;
6.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环境保护)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7. 深挖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
普通生物学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 教学目标1:掌握普通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够恰当表述专业问题,并对专业问题进行推演和分析(指标点1.1,1.2)。
2. 教学目标2: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指标点2.2)。
3. 教学目标3:关注生物与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关系,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践行“责任关怀”理念,能在专业实践中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指标点7.1)
初级及高级中学生物学相关知识内容。
本课程教学资源库除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PPT,还包括:
主要参考教材:《普通生物学》,赵进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第5版。
其他参考教材:
1.《普通生物学》(全彩版),李连芳,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2.《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第5版),段相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生命科学通论》,胡兴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4.《动物生物学》(第2版),许崇任,程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5.《植物学》(第3版新形态教材),马炜梁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2022年。
6.《普通生物学辅导与习题集》,袁玲,武汉:崇文书局,2007年。
7.《高级植物生理学》郑炳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1年。
8.《生态学概论》(第3版),曹凑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9.《生物学》,弗里德,黑德莫诺斯著,田清涞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教材的体系安排和内容选择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普通生物学的知识主线:本课程以生命特征为主线,以贴近现代生活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视点,从细胞、个体、种群三个水平上着重介绍生命组成及基本规律、生物多样性与演化、人类健康及现代生物技术内涵等内容。本课程是生物相关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更是其他学科与生命学科交叉的基础知识平台,也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素质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