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电路分析基础——“丝绸之路云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群之二
高频电子电路分析基础将课程内容组织成32个知识点模块,每个知识点制作一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讲,共128讲,总时长48小时。
课程内容
◆ 第一部分:谐振功率放大器。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计算分析、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 第二部分:正弦波振荡器。反馈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LC正弦波振荡器——变压器耦合式振荡器、LC正弦波振荡器——三端式振荡器、LC正弦波振荡器——差分对振荡器、LC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石英晶体振荡器、RC正弦波振荡器。
◆ 第三部分:振幅调制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振幅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原理——乘法器、振幅调制原理——非线性器件调幅、振幅调制原理——线性时变电路调幅、振幅调制原理——高电平调幅、振幅调制电路、振幅解调原理和电路。
◆ 第四部分:混频。混频原理、混频电路、混频指标、混频干扰。
◆ 第五部分:角度调制与解调。角度调制信号、相位调制原理、频率调制原理、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变容二极管调相和间接调频电路、线性频偏扩展、相位解调原理和电路、频率解调原理和电路、角度解调中的同步检波。
课程特色
◆ 简明扼要地讲解理论,避免大段文字叙述概念和原理。图表和公式丰富,图文形象,帮助同学们直观学习。
◆ 提供大量例题的分析计算,通过例题实践理论。例题的内容和形式覆盖比较全面,帮助同学们完整学习。
高频电子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工程基础类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可以认识并熟悉典型的非线性高频电路的概念、功能、结构、性能和指标,掌握电路的设计方法、工作原理和分析计算。
高频电子电路分析基础的先修课程包括模拟电子电路与技术基础和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电路与技术基础将基本的电路结构知识、数学建模和计算技术应用于低频线性电路或准线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信号与系统提供时域和频域信号变换的知识和技术。在先修课程的支持下,本课程将电路从低频扩展到高频,从线性扩展到非线性,把电路的设计方法、工作原理和分析计算扩展到无线电发射和接收领域。
学生学习高频电子电路分析基础的全部内容,参加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获得总成绩。总成绩包括单元测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单元测验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总成绩满分100分,85分以上者将获得优秀证书,60分以上且不超过85分者将获得合格证书。
高频电子电路分析基础的配套教材:
《射频电路基础》,赵建勋 等,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射频电路基础(第二版)》,赵建勋 等,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射频电路基础》和《射频电路基础(第二版)》按着无线电设备结构展开知识体系,根据非线性电路的相互关联和基础关系安排顺序。主要内容有:谐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小信号放大器、振幅调制与解调、混频、角度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与解调、反馈与控制,等等。教材讲述各类非线性电路的设计方法、工作原理和分析计算,特别重视数学工具对学习的引导,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领会能力,从学生基础到课程目标之间建立顺畅的知识路径。
本课程的参考教材:
【1】 《通信电子线路》,高如云 等,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通信电子线路(第二版)学习指导》,张企民,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 《高频电子线路》,曾兴雯 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射频电路设计》,W. A. Davis,K. K. Agarwal著,李福乐 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谢嘉奎 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高频电子线路》,杨霓清 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通信电子线路》,严国萍,龙占超,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 《射频通信电路》,陈邦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