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同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系统讲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系统分析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方便师范生掌握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 本课程聚焦语文教学设计的“大概念”,结构化整合课程内容,建立了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系,分模块呈现学习内容。并基于情境化学习任务,发展师范生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综合力和胜任力。 本课程与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的考点进行对接,随堂测验有真题对接,测试题目有模拟题演练。 特别声明:凡引用本课程图、表、相关观点,均需标明如下字样:引自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课程负责人:西南大学魏小娜)。 感谢关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经过将近二十年的锤炼和修改,逐步形成了稳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风格。被评为第一批“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已 在中国MOOC爱课程平台运行5年,累计4万多人次选课。2022年新课程标准颁布,经过一年多的准备, 本课程做出重大修订,以吸纳最新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 改进前期运行中的不足

修订后的课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以撰写学术专著的科研态度,遴选视频课程内容。严格秉持学术研究的水准来阐释每一个知识点,并且为确保知识体系的连贯性,由课程负责人主讲全部授课视频内容。

二是重视新旧课程标准之间的衔接和连贯。鉴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诸多值得学习、也必需学习的内容,本课程在重点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同时,兼顾两个版本课标的区别与对照、衔接与连贯,确保学生能在继承传统优秀语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课标,避免断崖式、覆盖式的语文教育理念学习。

三是努力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基于原有的课程体系,精心提取核心概念,建设结构化课程内容;开发本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驱动师范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教学设计问题的综合力和胜任力。

四是以田间地头耕耘的姿态来演绎课程内容。本课程努力把看似枯燥的教学设计理论课表现得富有生活气息。希望本课程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像农民穿行农田一样自然。

   

   2022版课标的解读和学习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期待广大同学多提宝贵意见!恳请同行批评指正!本课程每一次运行,都有大量的课程内容更新,以期与大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教者欣欣然,陶醉于备课执教,不感其倦;也希望学者盈盈笑,流连于读书作业,不厌其烦。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本课程配套教材:

魏小娜.中学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


课外推荐资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章熊.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李海林,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钱理群.名作重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常见问题

Q : 课程内容量很大,学习时怎么选择?

A : 本课程兼顾2011版和2022版的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运用,但二者的课程内容区分比较清晰,目录编写明晰,视频单独录制,方便选择性使用。

    选择建议:

    选用该课程的本科师范院校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重点学习2022年版课标解读和教学设计。 2022年版的视频讲解中,会提醒学习者观看2011年版对应部分。  

    参与学习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可分模块进行选择性学习,每个模块都对2011年版和2022年版的内容做了比较和对照,方便在新旧课标更替之际,进行顺利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