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急救学》是上海体育学院一门开设时间长、受众面广的特色课程,现为学校8个专业的专业必修或专业选修课程,同时也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在线学习课程。由于课程教学内容与体育训练和运动健身密切相关,因此深受学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
本期课程主要讲授运动伤害现场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CPR)、体外自动心脏除颤仪(AED)、出血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休克、淹溺、中暑等现场急救技术,并结合运动伤害案例讲授如何运用这些急救技术开展现场急救处理。
课程近年来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2015年建设成上海体育学院视频公开课程、2016年荣获上海体育学院校级精品课程、2017年荣获上海市本科重点课程、2018年荣获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通过对本期在线课程系统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运动伤害的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运动伤害现场急救处理能力。
通过在线课程学习,积极宣传、推广、普及运动伤害现场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让学习者在面对突发的意外运动伤害时,能够及时、正确和有效地开展“自救”或“他救”。
无特殊要求,具备一些基本的人体生理知识更有助于学习。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一)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运动伤害现场急救处理虚拟仿真实验”荣获2018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上海市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二)课程现场急救实践技能比赛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比赛和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伤害急救技能比赛。
(三)课程运动急救实训基地
自主研发的“智能急救系统柜”获得国家设计专利,并安装布置在上海体育学院田径馆,让学生了解公共体育场馆急救装备的配置和布局,并开展体育场馆运动伤害现场急救的实训教学。
(四)课程开展应急救护员证书认证
课程结束后,联合上海市红十字会急救培训中心,开展《运动急救学》课程救护员考证培训,实现课程学习-培训-考证无缝对接。
(五)课程面向社会共享服务
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损伤的医疗保障、以及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防护培训服务。
Q:我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A:(1)首先您要注册一个爱课程的账号。
(2)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您可以选择在PC端登陆我们的网页, 也可以选择下载我们的app中国大学慕课,通过手机客户端来学习。
(3)您一旦报名选择了课程,我们的课程主讲老师或课程团队会通过公告的形式给您发送课程有关的消息,同时会抄送您的邮箱,请您及时查收。
Q: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怎么办?
A: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帮助:
(1)在课程讨论区中发布求助信息,也许和你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就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2)在课程讨论区留言,课程团队看到后将会及时回复。
(3)联系平台客服,或者随时给我们发邮件,Email:maoyayun11@163.com。
Q:我是新手,能否给我一些学习建议?
A:(1)我们的课程采用MOOC的方式授课,因此您可以自由安排您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但我们仍旧希望您每周能都有固定的时间持续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根据人的记忆曲线显示这种规律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您的学习质量。
(2)学习的过程比较容易,为了检验您的学习成果,我们的课程团队会在课程章节结束后布置测验或作业,希望您尽可能的按时独立完成。如果有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您可以继续回看复习课程。
(3)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与各位学习者一起煮酒论英雄。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光可以对课程内容温习内化,还能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信您一定会有额外的收获。
Q:课程会不会很难、很枯燥?
A:(1)我们的课程都是老师经过精心设计拍摄制作而成,并且由于是MOOC的方式,所以课程拆分成了不同的知识点,学习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2)我们的课程多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授课方式,课程中也有许多案例的呈现,相信会给学习者带来诸多方面的启发。我们也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支持学习者将研究发现转化为实践,改进自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