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系列阐述了中国哲学史上三十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压缩在十分钟左右,既可以进行单独的学习,又可以贯穿起来获取整体的视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较为快速地掌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知识,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阅读古代哲学文献的能力,了解儒释道三教的哲学主张,领悟中国古代圣贤的生命智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的人生态度,帮助自己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

 

二、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关于历代中国思想家对于人生的各种理解,世界是什么样的?生命是什么样的?人性是如何的?我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三、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特别是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1、树立德性生活的信念;2、看淡人生中的名利与失意;3、深层次地理解古代诗、书、画后面的美学。

 

四、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1、尽量理性化的语言去说明古代的哲学观点;2、梳理出中国哲学史中具有生命活力的脉络。

授课目标

1、掌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知识

2、提高自我的理论思维水平

3、领悟古代圣贤的生命智慧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有基本的中国文化知识,并对中国古代哲学感兴趣

参考资料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大纲》,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陈来:《宋明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常见问题

Q :  我一定要按照老师课程中所讲的观点来答题吗?

A :  不一定。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用如下的方式来答题:1、复述老师的观点;2、找出老师观点中的不妥之处;3、列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理论阐述与材料支撑来树立自己的观点。

Q :  为什么课程在明清之际结束,而不一直讲到清末?

A :  按照哲学史的分期,古代哲学一般截止到明清之际。清之后的哲学开始面对西学,具有新的开创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