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我们的古代文学课程采用了 “进阶式教学模式”,整个课程分为古代文学文本学习阶段、古代文学史学习阶段、古代文学研究方法阶段三个循序渐进的板块。体现“重基础、宽口径、深内涵、主研究”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原始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能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与传统的按照时间维度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相比,体现出“重基础、宽口径、深内涵、主研究”的教学思路,故而我们的课程在教学上采用 “进阶式教学模式”。整个课程分为三大教学板块,这三个教学板块循序渐进,形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古代文学文本学习阶段、古代文学史学习阶段、古代文学研究方法阶段。

1、古代文学文本学习阶段。主要针对大学中文学科低年级的学生,以讲解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文本为主,这既可与高中语文教学接轨,让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在作品研读中,逐渐掌握正确阅读、研习原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养成阅读古代文学经典原著的习惯,提升文本阅读能力,为下一阶段文学史的学习、梳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古代文学史学习阶段。在前一阶段的教学基础上,学生已具备独立研读古代文学原著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中国文学史》教材自学的基础上,对文学史上重大的理论问题、文学现象、文学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在视频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在线讨论、作业等方式,促进学生深入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思考,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文学史的基本史实,又具有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古代文学学术研究的最近进展和前沿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比较容易实现古代文学教学中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双重任务的完成,也为下一步文学史研究方法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古代文学研究方法阶段。在前两个教学阶段完成之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之后,着力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既有传统用的作家研究法、作品及专书研究的方法,也有笺注、考证、年谱等传统研究方法的系统教学,也有西学,特别是新批评与古代文学研究的结合。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最终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古代文学教学以文学史知识识记、背诵为主的现状,切实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学素养。

授课目标

作为高等学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本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既有文学史史实的梳理,也有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拓展。最终实现学生能独立进行古典文学原始文献的阅读,进而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为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古代汉语知识和高中以上的文史知识积累。

参考资料

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4卷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常见问题

课程考核要求是什么?

课程采用全程动态式、进阶式的考核方式,将学生视频学习的情况、拓展资料的阅读、阶段性测验、论坛讨论的活跃度和质量,以及小组学习任务的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按照一定权重分配,进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