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由“马工程”首席专家、陕西师范大学郝文武教授引领的教育哲学教育教学团队,将荣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教育哲学通过MOOC的方式展现出来,邀请全国感兴趣的学习者一起开启反思教育思想和追求教育智慧的哲学之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美国教育家巴格莱(W. C.Bagley)认为,“科学给我们以事实,事实本身是很重要的;可是科学不能给我们以理想,亦不能教我们如何选择理想。理想的选择不是科学家的事,而是哲学家的事,所以,除教育科学外,应有教育哲学和它并行。”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教育学相关专业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作为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以理论性和基础性为学科特色。

 

        本课程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有关哲学、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不仅力求全面深刻地反映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试图在整合和创新中彰显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尽可能将较深奥的教育哲学理论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引领同学们基于哲学反思的方法,对教育本体、教育本质、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课程本质、课程分化、课程整合、有效教学、德育价值、知识伦理、制度伦理、学校与班级管理、学生生长、教师专业发展、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等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是教育之智慧,旨在启迪教育智慧、引领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能力、服务教学实践、反映学术前沿、催生教学创新。

授课目标

1. 全面系统地学习教育哲学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初步掌握教育哲学的理论方法。

2. 初步养成对哲学和教育哲学的理论兴趣,进一步形成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锻炼和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教育研究的学术敏锐性,开拓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

3. 能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并初步形成独立的有说服力的见解。

4. 能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思想和观念等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5. 通过学习和反思使同学们逐渐成长为具有哲学反思功底的理论研究者或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智慧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感兴趣的均可学习。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 配套教材

[1] 郝文武等. 教育哲学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 《教育哲学》编写组. 教育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3] 郝文武. 教育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 部分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

[1] 郝文武. 教育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郝文武. 教育哲学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3] 郝文武, 郭祥超. 教育学的改造[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4] 郝文武. 教育学人讲演录.第一卷[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5] 郭祥超. 教师专业发展 : 身体哲学的视角[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6] 张旸. 教育需要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7] 孙正聿. 哲学通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8] 向世陵. 中国哲学智慧[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9] 张志伟, 欧阳谦. 西方哲学智慧[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10] 陈友松. 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

[11] 黄济. 教育哲学通论[M].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8.

[12] 陆有铨.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13] 张楚廷. 教育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14] 王坤庆. 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 华中师大学出版社, 2006.

[15] 石中英. 教育哲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6] 周浩波. 教育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17] 冯建军等. 教育哲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18] 于伟. 教育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19] 欧阳教主编. 教育哲学[M]. 丽文文化公司. 1999.

[20] 彭正梅.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历史考察[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21] 高伟. 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22] 刘铁芳. 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3] 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4] 沃夫冈·布雷钦卡. 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5] 丹尼尔·约翰·奥康纳. 教育哲学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26] 奈尔·诺丁斯. 教育哲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7] 斯普林格. 脑中之轮:教育哲学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8] 杜普伊斯. 历史视野中的教育哲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9] 萨瓦特尔. 教育的价值[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常见问题

1. 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2. 尊重老师与同学,不发表暴力文字,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

3. 本课程学术观点并非定见,可以竞相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