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经典阅读,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法律思维的自觉。通过文本解读、语境分析、意义阐释、风格赏析和谱系定位的五重进阶阅读,理解经典的学思发育、理论成长出发点,琢磨其讨论问题的门径和进路,赏析其意义和定评,了解如何从法律的视野观察、分析、综合以及处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经典阅读——建立法律思维的自觉


在目前全球范围内所存在的英国、德国、日本等多种经典阅读模式中,对于中国的法科新生以及想要一窥门径的其他专业同学而言,法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开设必须结合学生的几乎零起点现实,宜以芝加哥大学哈钦斯学院的“一卷式经典阅读”作为最佳参照系。换言之,精选通俗易懂而又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法学经典阅读,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法律思维的自觉。因此,特别强调不能沿袭过往的“概论式阅读”、“工具性阅读”或“快餐式阅读”,而是展开文本解读、语境分析、意义阐释、风格赏析和谱系定位的五重进阶阅读,让学生理解经典的学思发育、理论成长出发点,搜索其问题意识,探讨其讨论问题的门径和进路,赏析其意义和定评。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掌握法律思维的基本方法,了解如何从法律的视野观察、分析、综合以及处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五重阅读法】


第一进阶:文本解读。强调一卷在手,通过阅读,首当掌握其结构,包括以章节为帜的形式结构和以内在关联为缘的内容结构;其次明白其问题意识以及作者是如何回答问题的,包括其主张的陈述自己主张的进路;然后获悉其基本命题、该书的主要理论和思想,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关于本书的一个总体意象。


第二进阶:语境分析。为了解决基本命题提出的深层背景,以及哪些因素促使作者凝思运笔,就必须叩问其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并且了解该经典著作在知识、理论和思想脉络中的特定时空场景。


第三进阶:意义阐释。基于文本和语境分析,阐释其意义,即基于语境的经典文本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命意,我们从此意义中又能获得什么,包括固有的意义与接受者赋予的意义、文本明示的意义与读者阅读进程中触发、引申的意义,不言之言与微言大义等。


第四进阶:风格赏析。此进阶相较于意义的阐释更加“空灵”一点,也可能更为“见仁见智”。通过风格赏析,肯定对它的叙事视角、研究进路加以分析,藉此可看出作者的知识姿态、文本结构及其背后的文本心理的种种独特性,乃至语言的风格评判。


第五进阶:谱系定位。大致经过以上几重进境之后,对于这部经典在知识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位置,通常会有一个总体印象。将枝蔓抖去,细节隐去,放入时间的纵深之中,总体而言,看它承继或者增进了何种知识,证立或颠覆了什么命题,从而展现知识、思想和学术的杰出成就。


【阅读对象】哈特的《法律的概念》


【阅读意义】该本小册子系作为世界三大法学流派之一“分析法学派”最具代表意义的伟大著作,集中讨论了法律领域内有关义务、道德、规则这些争论经久不绝的基本范畴,深刻阐释了法律思维的独特之处,以无与伦比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了“法律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迄今为后世难以超越,奠定了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恒久魅力。


【学习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广泛涉及,在课外多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报刊文章、文献和资料,查阅相关的网站资料;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思考结果,参与课堂讨论。


【个性化的要求】本课程涉及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多个领域中与法律思维紧密相关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对某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思考,并以此作为自己课堂学习心得报告的主题。鼓励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形成创新性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素质。

授课目标

1、课内精读哈特的经典作品《法律的概念》;

2、掌握文本解读、语境分析、意义阐释、风格赏析和谱系定位的“五重阅读法”;

3、掌握法律思维的基本方法,学会从法律的视野观察、分析、综合以及处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4、课外阅读经济学、政治学的经典文献(节选),辅以相应经典判例,解说法律思维与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的基本关系与哲理。

5、运用法律思维分析探讨“农村土地改革”、“信访现象”、“物权保护”、“地王现象”、“医患反举证”、“刑讯逼供”、“扫黄打非”等社会现象和现实案例。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零起点

面向对象:本科生、社会公众,不限专业

计划学时:32课时

参考资料

指定教材:杨力著:《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指定法学经典阅读书目:哈特著:《法律的概念》,法律出版社,2018年。


更多经典阅读推荐书目请参见第一单元发布的“法学经典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