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可作为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适合非上述专业、但对中国新闻史感兴趣的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士选修。本课程旨在阐述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与社会之间互动的历史进程。通过学习这门课,同学们可以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以继承其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并了解新闻事业如何参与近代中国的建构,以增强新闻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新中国文化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学专业最为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对于新中国建立前后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事业管理等活动演变的历史事实及经验教训的归纳与描述。本课程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会用来阐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等相关课程以及与外国新闻史、传播学等课程相对照。

本课程将:

(1)联系社会变迁的大背景,按照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系统讲述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演进轨迹。

(2)着重于勾勒鸦片战争以来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脉络,从而揭示新闻传播的一般性规律,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3)同时,对有影响的报人、记者、编辑、报刊评论家等进行评述,以期达到鉴往知今、古为今用的目的。

(4)总之,要以“同情之理解”的态度,将新闻传播的历史置于亿万人民的社会实践之中,置于一百多年来追求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借以深切理解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确立中国新闻人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荣誉感。


授课目标

(1)让学生了解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的重要性,学习基本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培养其对于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了解中国历史上丰富多彩的新闻传播活动,重点在于教会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现实背景下思考问题,掌握分析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方法。

(3)有目的的培养具有新闻史研究潜质及兴趣的学生,指导其撰写这方面的论文,并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学生首先需要对中国近代史及近代中外关系史有一定了解,同时对新闻理论有明确的认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

2、主要参考书

[1] 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版

[2] 丁淦林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 曾虚白主编:《中国新闻史》,台北:三民书局,民国73年(1984年)第五版

[4]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卷(1992年第一版);第二卷(1996年第一版);第三卷(1999年第一版)

[5] 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6] 童兵主编:《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新闻史学史卷,应用新闻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中)、(下)》,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

[8] 徐宝璜:《新闻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9] 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增补本》,上海:东方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

[10]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