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文学的经典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在喧嚣中寻找宁静,直到我们与死亡相逢!文学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简单、盲目、杂乱地过完一生;让我们理性地探索自己存在的目的,思考我究竟是谁,我到底要什么?这不是一个有终极答案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终生思考的问题。
课程概述
《文学批评与实践》主要关注文学的审美、历史、政治和文化维度,研读西方文论古典美学、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结构主义、生态批评、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文学理论。同时,以经典作家莎士比亚、华玆华尔思、威廉·福克纳、凯特·肖邦等作品为分析对象,运用文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评实践,阅读内容包括《西方文学理论》、《押沙龙,押沙龙!》、《觉醒》、《李尔王》、《去吧,摩西!》、《西敏寺桥上作》等,这门课程的目标在于将这些作品作为文学经验,理念和价值的不同代表作品来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阐释行为本身在文学研究中是一种批评形式;并以适合这种领域的逻辑和支撑这些逻辑的方式,进行学术型的讨论。文学在创始伊始,在广义上就具有道德教诲、意识形态、个人表达和追求永恒的功能。课程中,同学们会更多地了解文学理论和文学历史的基础知识,掌握文学批评和分析的方法,熟悉文学分析和实践,培养人文素质和文学鉴赏能力,并锻炼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授课目标
- 介绍常见文学批评流派
- 梳理所涉及文学流派的关键词
- 引导同学们用理论分析文学作品
- 最终落实到实践应用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 《镜与灯》
- 《小说的艺术》
- 《小说面面观》
-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 ......
常见问题
- 文学作品的分析,到底应该应该注重作者还是注重文本本身?
-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文学批评分析方法的选择。作者肯定是在自己的世界观之下创作了某些文学作品,所以在对文本进行分析时,从作家的经历入手或许会看到有趣的一面。但是又有言称,“作者已死”,作者创作出了文本后,文本便是一个独立的客体。因此在分析的时候可以抛开作者的生平,以文章为主对文本作为分析。
- 其实这个问题并无标准答案,每一个角度都是一个新世界。这便是文学批评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