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学习
闽南与海丝文化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位置,开发闽南文化资源,推动闽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闽南与海丝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价值,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的传授与人文素养、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在领略闽南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感化。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创新的区域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包括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各区、市、县和台湾等地。泉州是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我们开设闽南与海丝文化课程,目的在于:希望课程有助于增强我们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希望课程有助于我们辩别良美,抛弃封建糟粕,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文化;希望课程有助于我们了解闽南文化的内涵,进而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希望课程能够让我们了解到闽南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了解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推动闽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与发展。

‍‍

授课目标

1.增强我们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2.提升学习者辩别良美的能力,抛弃封建糟粕,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文化;

3.帮助学习者了解闽南文化的内涵,进而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具有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文化的内涵,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较为熟悉。

参考资料

陈燕玲:《闽南文化概要》,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编:《闽南文化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黄少萍主编:《闽南文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刘登翰:《论闽南文化——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福建论坛》2003年第5期。

林华东:《闽南文化的双重性特征》,《光明日报》2011年421日。

林华东:《闽南方言的流播与闽台文化认同》,《光明日报》2010年22日。

林华东:《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光明日报》2009年1117日。

林华东主编:《泉州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伯淳主编:《中华文化与21世纪》,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版。

刘正:《图说汉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中华:《中国文化概论》,华文出版社1994 年版。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马建华:《闽南文化述略》,《艺苑》2012年第2期。

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王士元主编:《汉语的祖先》,中华书局2005年版。   

王治理:《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于维雅:《东方语言文字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郑镛:《论闽南文化的特质及其生态保护》,《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吴雪玲:《“天人合一”思想探源》,《光明日报》2007119日。

陈琦、陈秀莲:《传承与发展——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新诠释》,《建筑与文化》2010年第9期。

陈桂炳:《泉州民俗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陈桂炳:《闽南民俗的形成及其传播》,《光明日报》2009年1229日。

蒋姗姗:《近代东南亚华侨华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天府新论》2006年第6期。

赖观福等编:《马来西亚华人节日风俗》,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1997年版。

彭维斌:《闽南丧葬仪俗的民间考察》,《南方文物》2004年第3期。

施振民:《菲律宾华人文化的持续》,载李亦园等主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上册),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版。

吴德芳: 《为〈马来西亚华人节日礼俗〉所做的序》,载赖观福等编:《马来西亚华人节日风俗》,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1997年版。

王献忠:《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书店1991年版。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中华书局 1996年版。

陈艺凤:《从闽南诀术歌看民间召鬼文化》,《语文学刊》(高教版) 2007年第5期。

陈泉泳:《浅谈泉州民间拍胸舞的传承与发展》,《音乐大观》2012年第2期。

蔡湘江:《论闽南民间舞蹈的多元性特征》,《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

戴冠青:《民间想象中的文化盛宴——论闽南民间故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戴冠青:《民俗想象中的文化精神——闽南民俗故事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林华东主编:《历史、现实与未来》,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李少丹:《闽南谚语句式修辞探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翁世晖:《闽南“打城戏”兴衰的思考》,《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 年第3期。

吴少静:《闽南音乐在东南亚的传播》,《八桂侨刊》2006年第4期。

张静容:《现代化进程中的闽南俗语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常见问题

1、对闽南方言的不熟悉,从而对闽南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

2、对闽南的历史不熟悉,从而对闽南文化现象的理解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