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可靠性管理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质量管理大师朱兰说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质量一词的内涵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目前国际上质量与可靠性研究活跃,最新科研成果和应用不断涌现,企业实验国际化战略需要大量了解和熟悉最新专业进展和国际环境的科技人才。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有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掌握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并培养学生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技术、抽样方案设计、质量功能展开、可靠性工程等基础知识的内容,是课程组长期从事质量与可靠性探究、实际应用和教学工作的结晶,同时还吸收了国内外同行近年来取得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新成果, 结合了颇具特色的航空航天背景,精辟地向读者展示出这一经典学科的概貌及其前沿发展动态。

本课程配套教材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列精品教材,于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授课目标

本课程预期受众包括大专和普通本科院校工业工程、工商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攻读MBAMEM学位的研究生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通过《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实现:

1)使受众了解质量与可靠性工作的历史演变历程,梳理质量意识,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方法、技术与工具。

2)介绍教学团队在航空航天复杂装备质量与可靠性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相关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支撑。

3)教学相长,通过本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激励课程教学团队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系统工程


参考资料

[1]苏秦.现代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马风才.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宋明顺、熊明华、张月义、周玲玲.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5.

[4]尤建新.质量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

[5]马林.全面质量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美)朱兰.质量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