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是面向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计算机系列课程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本科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更是二十一世纪人人都需要掌握的一种文化。本课程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计算机文化素养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为主导思想,实现计算机赋能教育。
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掌握信息化社会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手段。课程基于“计算文化与计算基础—计算平台—数据处理与管理—问题求解与实现”这样一条脉络,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蕴含的计算思想与计算技术;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使之掌握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与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模式,并初步具备灵活运用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培养学生学习与思维能力,实现赋能教育,倡导“人人都要学会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与解决问题”,灵活地运用计算技术解决问题。
整个课程共八讲,每周1讲,时长10周,通过学习来了解并掌握从计算平台到问题求解的全过程,为后续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会通过实验案例辅助知识学习与应用,在案例的不断深化和提升中,由浅入深地引导大家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练习,使之达到对问题求解的融会贯通,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掌握和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构建思维与学习能力,具有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实现赋能教育,人人要向计算机科学家一样,学会思考与解决问题!
无。
完成课程的全部学习任务将给予结课证书,证书设置“合格”(成绩在60分~79分之间)与"优秀"(成绩在80分~100分之间)两档课程标准,由任课教师签发课程结业证书,学生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根据需要进行申请。
提示:为了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过程更加严谨负责,保证平台证书权威性,从2019年9月份开始,中国大学MOOC将不再发放免费证书,所有证书需付费申请。原有认证证书的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计算思维导论》,陈国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吴功宜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 Python 入门经典》,(美)William F.Punch Richard Enbody 著,张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