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依据高峰教授所著《彼年红豆——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漫谈》,沿着古人恋爱、结婚的不同经历,按照“少女怀春”、“男士多情”、“青春邂逅”、“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合欢绸缪”、“伤心南浦”、“别梦依依”、“相思愁怨”、“久别重逢”、“往事如烟”、“曾经沧海”这12个专题,讲析不同类别爱情诗歌的情感空间和艺术魅力。每个专题讲授25分钟,展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诗作,帮助广大学生体会古典诗歌当中的情爱之真、人性之善、艺术之美。
这是本课程开设的第四轮,在第三轮的基础上对习题、讨论和期末考试做了优化。欢迎同学们选修。
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是:在校大学生,以及对古代诗歌感兴趣的社会人士。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1.通过对于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解读,重新唤醒我们民族古已有之的庄重优雅、缥缈神韵,以及痛彻人心的情感魅力,不忘爱情初心,珍惜婚姻价值,提高文化格调,培养优雅人格,重塑真善美的情感世界。
2.通过本课程对于中国古代经典爱情作品的讲授,切实提高大学生和广大民众的文化素养和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文史知识。
[1] 余冠英选编 汉魏六朝诗选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 瞿蜕园选编 汉魏六朝赋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 余冠英选编 乐府诗选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4] 马茂元著 古诗十九首初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5] 钟嵘著,陈延杰注 诗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6] 萧统编,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
[7] 余冠英选编 诗经选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8] 马茂元选编 楚辞选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9] 杨伯峻译注 论语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 刘勰著,陆侃如、牟世金译注 文心雕龙译注,济南:齐鲁书社,1981
[11] 钟嵘著,陈延杰注 诗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 唐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13] 孙望、郁贤皓选编, 唐代文选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4] 王维著,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15] 李白著,郁贤皓选编,李白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6] 杜甫著,[清] 仇兆鳌注 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
[17] 李商隐著,刘学锴、余恕诚集解,《李商隐诗歌集解》 北京:中华书局,1998
[18] 俞平伯选释,唐宋词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9] 赵崇祚编,花间集,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20] 李璟、李煜著,王仲闻校订,南唐二主词校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1] 钱钟书选注,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2] 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3] 苏轼著,陈迩东选编,苏轼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4] 李清照著,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5] 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6] 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7] 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西厢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8] 汤显祖著,徐朔方校注,牡丹亭,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29] 高明著,钱南扬校注 元本琵琶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0] 洪昇著,长生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1] 孔尚任著,桃花扇,北京:中华书局,1965
[32] 纪昀等著,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
[33] 高峰著,彼年红豆——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漫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