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时代,流行音乐是大众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它几乎出现在每个人的歌单里,它的话题不时登上“热搜”。而现在,我们正变得越来越关注它的过去:很多人在听“蒸汽波”音乐时迷上了80年代的City Pop,观看《绿皮书》或者《波西米亚狂想曲》之后开始搜索它们的音乐背景,又或者在围观马斯克发射“猎鹰”火箭时听到了大卫·鲍伊的歌名等等。你会发觉流行音乐的历史也是一种“知识”。事实上,对历史的关照,是理解流行音乐的艺术人文意义的前提,也是流行音乐进入学校“专业”课堂的知识基础。
这门课把流行音乐史作为人文通识介绍给大家,为大家讲解其体裁和流派的历史知识,包括爵士,民谣,摇滚,索尔,嘻哈与电子等等。课程在梳理流行音乐民间起源与古典传承的基础上,着力解释它本身纷繁的谱系和独特的音乐创造,呈现其商业与艺术的持久争论。学习这门课,我们需要把历史知识和个人聆听联系起来,课程的目标不是做“百科全书”式的梳理,而是以“问题”为主导,穿引起一个鲜活的,声音与形象交织的音乐史路径,然后寻找自己的音乐见解,发现流行音乐的丰富意涵。
另外,这门课还要提醒同学们充分理解“当下”,意识到自身的独特语境:由于互联网流媒体技术的变革,我们音乐感知和历史意识都已经不同以往。年轻一代正在种种复古风潮中,重新面对那些跨越时间,跨越文化的流行音乐,它们可能比过去更有意味,更有力量!
通过在线学习,使学生完成如下学习:
1. 了解流行音乐主要风格流派的发展概况;
2. 熟悉各流派的代表曲目,了解不同风格的聆听角度;
3. 学会从历史角度思考,辨析当下的音乐现象和话题;
4. 独立扩展知识和聆听面,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教材:
1. 《流行音乐手册》,陶辛 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美] Frank Tirro著,《爵士音乐史》,顾连理译,(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2.[美]坦纳、梅吉尔、杰罗著,《爵士乐》,任达敏、梁方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7月版;
3.李皖、史文化著,《民谣流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4.玛雅未来编译,《电颤世纪——二十世纪的电乐浪潮》,现代出版社,2004年5月版;
5.付林著,《中国流行音乐20年》,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1月版;
6.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8月版;
7.钟子林编,《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