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浙江省线上一流课程、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依托国家一流专业新闻学建设点开设。主讲教师讲授该课程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特等奖。课程入选学习强国浙江平台和浙江日报网络学院慕课资源。课程立足新媒体传播的新环境,凸显授课内容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与业界密切联系协同育人,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设计,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充分体现课程的两性一度。课程将纪录片的艺术美学与制作、传播结合,内容深入浅出,既关注经典,也聚焦前沿,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
《纪录片专题研究》课程落实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加强新文科建设”理念,为不同专业背景高校本科生和社会学习者专业选修课程,特色如下:
(一)精心重构课程内容,搭建“点面结合 多维合一”的完整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系统完整,对国内外关于纪录片方面的教材进行浓缩提炼,精心设计7章共28讲内容,融入近百个经典及最新案例。内容涉及到发展史、理论、赏析和实务创作四个方面。视频与PPT 制作精美、清新雅致。
(二)适应新媒体传播方式,突出“创新思维 融合贯通”的课程品质特色。
在课程讲授中,针对新媒体传播的新环境,将纪录片创作与纪录片新媒体传播相结合展开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具体来说,1.以系统性、链条型的课程设计,对接纪录片生产、传播的动态现实,强调创新性思维。2.注重将多学科知识加以融汇贯通,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新兴技术等。
(三)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互联网+”思维优化教学流程。
在整体教学组织流程安排上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对教学流程的整体优化。1.注重学习规律。2.注重学习反馈。3.学习效果检测。4.学习方式推广,结合手机小程序进行实时传播交流。
纪录片是真实世界真实生活的复原和再现,它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画面。本课程的目标在于:
1.通过学习纪录片知识,了解人生、开阔视野、认识社会 ,提高相关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2.通过学习纪录片艺术,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对于纪录片作品的审美判断力,提高媒介素养。
无
1《猎捕时光——纪录片的力与美》,李蓉 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版。
2《纪录片解析》,陈国钦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3《纪录片创作六讲》,王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1月版
4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美]伯纳德著,孙红云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年9月版
5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美]Alan Rosenthal,张文俊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6 《纪录片概论》,聂欣如,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7 《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美]迈克尔·拉毕格 著,何苏六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6月版
8 《纪录片导论》,[美]比尔·尼科尔斯 著,陈犀禾,刘宇清译,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4月版
9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崔君衍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6月版
问:如何参加这门课程的学习?
答:手机下载“中国大学MOOC”的APP,或者登入“爱课程”网;微信或QQ快速登录(或以邮箱注册后登录),搜索《纪录片专题研究》这门课然后点击 “报名参加”。记得点击网页右上方账号头像,在“设置”中,完善个人基本信息,以便于接收重要通知及获得课程证书。
问:如果没有相关基础知识,是否可以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答:完全可以!本课程内容有助于引导零基础的同学对了解纪录片,同时兼顾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提升对于纪录片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课程内容深入浅出,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知识,注重从技术和艺术两个维度进行培养。
问:我是一名教师,是否可以采用这门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
答:欢迎各位教师应用《纪录片专题研究》这门在线课程,探索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有需要,请联系课程团队:lirong4444@163.com。
问:如何申请认证证书?
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学习活动后,成绩合格可申请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