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讲授,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设底蕴深厚基础扎实。在孙其昂教授、刘爱莲教授等老一辈学者带领下,2009年课程获批江苏省精品课程。
2017年负责人主持课程获批校级开放课程建设,2019年获批江苏省开放课程,2021年获批江苏省一流开放课程。2017年课程首次在学银在线运行4期,授课效果良好。2019年12月,按学校要求转到爱课程MOOC平台授课,目前已运行11期。
课程教学形成四个特色和优势:教学目标“育新人”; 教学内容“融特色”;教学方法“扣主题”;教学形态“创立体”。热情欢迎高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积极参与课程的学习和建设工作,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更好地为广大学者服务。
课程负责人单连春教授,河海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分指教委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五年来,共承担该门课程560个教学课时。围绕经典著作融入马原课程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主题开展教学研究,曾受邀到厦门大学马院开展名师进课堂教学展示、到北师大马院等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研讨。承担教育部“高校示范马院与优秀教学团队”重点项目1项(排名第二)、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1项。在河海大学学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相关教学论文6篇,主编马原数字教材1部。
负责人获得教学奖励:
2023年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思政)指导教师
2022年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马哲)称号
2021年指导学生李怡陶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
2021年获得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
2020年、2022年获得河海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2019年-2023年连续5年获河海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团队成员长期从事马原课程本科教学研究工作,学生评教多次获得校级优秀。五年来,主要成员承担教学研究课题9项,其中省部级2项,校级7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
团队主要成员获得教学奖励:
2020年河海大学十大“我最喜爱的教师”(赵晓春)
2020年获得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赵晓春)
2019年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郑黎明)
2019年江苏省思政课“教学能手 ”称号(赵煦)
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第一,在认知目标上,通过课程专题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基本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虽然有三个部分组成,但不能孤立地看待三个部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才能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在能力目标上,通过课程专题学习,使学生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在素质目标上,通过课程专题学习,使学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所学知识,自觉运用到自身的社会实践中去,做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预备知识: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列宁:《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邓小平:《邓小平文集》(上中下),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胡锦涛:《胡锦涛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4卷)
9.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10.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1-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11.萧灼基:《马克思传》《恩格斯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13.麦克莱伦:《马克思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4.梅林:《马克思传》,中央编译出版社,2022年版
学生考核形式均为线上进行,具体为2个板块4部分,第一板块为平时成绩,分为3个部分,占比50%,主题讨论(15%)、单元作业(15%)、单元测验(20%)。第二板块为期末考试(50%)。
具体考核要求为:
1.主题讨论: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时事热点话题开展主题讨论,每章至少参与一次,方可拿到此部分全部成绩。
2.单元作业:以问答形式重点考察学生逻辑论述能力,言之成理,体现对知识点的掌握即给分。
3.单元测试:主要以客观题方式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及填空题等,题型丰富多样。
4.期末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从题库中随机抽取,每人题目不相同),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在线试题附后,题目由后台随机抽取,考题为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不强调知识点的简单记忆,重点考察对理论逻辑的把握及应用。
备注:重复刷题学生成绩的认定:参与考核次数不得超过3次。1次考核得分=第1次(100%);2次考核得分=第1次(60%)+第2次(40%);3次考核得分=第1次(50%)+第2次(30%)+第3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