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研究与欣赏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围绕中唐、晚唐、五代及两宋词的整体风貌、基本脉络、主要流派展开。了解中国诗乐结合传统的演变,兼介绍词体的产生、诗词的分界以及敦煌曲子词。揭示词所具有的“深”、“婉”、“艳”等艺术特征。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围绕唐宋诗词名篇,侧重于作家作品背景知识的讲解。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的同时,学会思辨地观察世界、思考人生。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古典文化的浓厚兴趣,欣赏古人的淡泊明志、雅逸洒脱。通过了解作家的传奇人生,明白人生的多样多元与多种可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授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引导学生对中唐、晚唐、五代、北宋、南宋词的名家名作进行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通过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能简要勾勒出该时期词学的发展脉络和美学特征;通过系统学习唐宋词相关知识,进一步熟悉中古文学史的流变规律。

过程与方法方面,启发学生学会“一斑知豹”,“一叶知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掌握词的风格流派、审美特色、艺术特征。通过柳永、秦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周邦彦等,不同流派名家代表的经典作品,从内涵和精神上把握何谓婉约、何谓豪放、何谓清丽。达到任何一首诗词,随手拿来,都能进行专业品读与深度鉴赏的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唐宋诗词名家名作进行系统学习,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两宋之际,乱世纷争,爱国词人与脍炙人口的佳作层出不穷。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同时,诗词长于言情,文字优美传神,音律谐婉绮艳,结构精深缜密,除用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之外,也是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绝佳范本。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

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2018年;

叶嘉莹《迦陵谈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蒋勋《蒋勋说宋词》,中信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