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土木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确定点的空间位置的一门应用科学。本课程从测量学科的基本任务“确定地面点位”入手,系统讲述了测量工作的基本原理、实施程序、测量数据获取的原理、方法、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等关键问题。作为测量成果的实际应用,课程中讲述了坐标定位的基本原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以及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课程特色是课程思政元素贯穿整个课程:(1)本课程实践性极强,除了理论课之外还有实验课、实习课,所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在本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测量工作一般无法单人独立完成,需由多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团队协作精神非常重要;(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测量工作需要认真、仔细、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否则容易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
2、 课程面向对象
土木工程类专业本、专科学生;土木、水利、道桥、交通等建设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3、 信息技术应用
(1) 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
本课程为“理论课→实验课→实习课”课程体系。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虚拟仿真技术),其中的实验课环节将逐步被虚拟仿真试验系统替代,学生在虚拟仿真试验平台上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次数进行实验,还可以进行实验测试,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通过与国内专业的测绘仪器及软件开发企业共同合作开发适用于本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平台,逐步改革本课程的课程体系,减少线下实验和实习的学时,直至取消线下实验,课程体系将变为“理论课(线上)→实习课(线下)”。
(2) 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本课程除了提供完整的课程视频、教案、章节练习题等线上学习资源外,同时提供团队老师自编的电子版教材供学生下载或打印使用,使得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3) 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线上课程使得学生有机会接受公平的教育,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原本分组才能进行的实验,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完成所有的实验步骤,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课程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几何、制图等方面的知识理解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等工程测量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相关计算。
2.课程目标2:能够应用现代测量仪器解决土木工程中遇到的测量问题,能够利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等常规测量仪器完成地形图测绘、高程测设、角度测设、距离和坐标测设等基本测量工作,能够利用GNSS和全站仪进行建构筑物的定位放线工作。
3.课程目标3:能够利用精密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土木工程中的变形测量工作,并根据测量数据分析设计或施工中是否存在问题,了解自动化测量仪器设备在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4.课程目标4:能够利用现代测量仪器(无人机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获取的测量数据建立计算模型,解决面积量算、土方量计算等土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物理、制图、土木工程概论等基础课程
[1]《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宋建学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3]《土木工程测量》,王国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土木工程测量》(第四版),覃辉、伍鑫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