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传统中医如何认识健康与疾病?
l什么是中医健康状态?
l中医健康理念有什么?
l如何辨识和评价自身的健康状态?
l如何维护和调整自身的健康状态?
本课程以《黄帝内经》健康养生理论为指导,旨在传授“法于自然”健康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科学地把握和调整自身健康状态并懂得如何指导民众养生,本课程属于中医类通识课程。
课程选取以下七讲的内容:
第一讲 曲尽其妙——走出健康科普的误区
主要介绍当前健康科普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医健康科普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权威性、合理性、普遍性、大众性、可行性和经济性,重点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养生科普,走出健康教育的误区。
第二讲 道法自然——健康的原则
道法自然是健康的原则,也是中医健康理念的核心,其内容包括“自然、静心、杂食、适劳、慎医(慎药)”。从顺其自然、一分为二阐述中医整体观念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体现《黄帝内经》“恬淡虚无”和“美其食”等思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第三讲 走进健康——健康的自我评价
主要介绍健康状态的自我评价(健康CT),重点是指导人们根据日常生活和自我感受,从“睡得实、心情好、面有光、脉搏齐、心气平、步态稳、腰背直、吃得香、二便畅”等九个方面,对自身的健康状态有一个实时、客观的评价。
第四讲 了解健康——气血阴阳状态的辨别
主要介绍以自我感觉和机体对环境、社会适应能力为依据,初步学会判断常见的虚证和实证,对自身的体质状态进行辨别,包括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气滞证、血瘀证等。重点是通过对气血阴阳状态的辨别,为养生调理提供依据。
第五讲 了解健康——脏腑功能状态的辨别
主要介绍以五脏的生理、病理和特有症状为依据,初步判断心、肝、脾、肺、肾的功能状态,同时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证候,对五脏的虚证有较清晰的印象。重点是通过对脏腑功能状态的辨别,为养生调理提供依据。
第六讲 回归健康——虚证的调补
围绕大众普遍关心的养生问题,主要介绍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治原则,以及如何结合五脏的生理特点选择调理的方法,重点是各种虚证的合理调补和饮食调理。
第七讲 健康秘诀——健康六要素
主要介绍健康六要素:“一份心、两条腿、三顿饭、四季衣、五面风、六天功”,以及健康三不主义:“不想吃的不吃,不想动时不动,不明白不猜”,重点是从实用的角度对中医健康理念进行总结和提升。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你将获得如下:
1.在知识层面掌握中医健康理念的核心、健康的自我评价、气血阴阳的辨别、脏腑功能状态的辨别、虚证的调补等。在能力方面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把握和调整健康状态,懂得如何指导民众养生。在情感方面牢固中医专业思想,增加学习兴趣;形成按照中医思维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2.学习课程后,参加考试的同学,成绩及格,可以获取精美的教师签名证书。
本课程的适用对象为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医学专业的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或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和广大中医学爱好者,普及中医健康相关知识,推动中医健康理念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