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全面介绍了我国审计职业体系三大组成部分;深入阐述了审计原理、方法和流程;分析了审计意见类型的判断,描述了审计报告的撰写。具体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审计职业体系。全面介绍了审计概念、审计要素、审计分类、审计主体以及各主体的组织体制、职责、权限;第二大部分为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阐述了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应用、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审计风险的控制、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第三大部分为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详细地阐述了完成审计工作的几项工作及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审计意见类型的判断和审计报告的撰写。
一、课程专业教学目标
1.培养扎实的审计专业素养。传授审计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对审计学科体系有较深刻的认识,了解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控制及其评价与审计,理解审计独立性、目标和对象、职能和作用。
2.培养全面的审计能力素养。传授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使学生较全面掌握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风险评估等技术和方法,较深入掌握了解业务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方法和技巧,并能熟悉运用审计专业判断确定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管理建议书。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的价值塑造,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审计中出现的违法、违规和舞弊案件,使其认识到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定现象,而非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引导学生以全面、系统的审计观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的主要目标并非是揭错揭弊,而是通过揭错揭弊提出整改和加强管理的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和加强管理,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税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1.《审计学》第11版,秦荣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审计学:实务与案例》第二版,李晓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审计》,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中国财经出版社
4.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5.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6.相关财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