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煤炭能源占比从高峰时期的75%左右降至目前的60%以下,但结合我国资源禀赋特征和国际形势不难判断煤炭作为能源安全“压舱石”的作用意义重大而且短期内无法替代。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绿色低碳转型成为煤炭利用行业亟需发展的重点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煤的形成过程、煤结构、煤的岩相组成、煤的化学组成、煤的理化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和煤炭分类等知识,使学生掌握煤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煤化工专业知识,为学生后续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与煤化工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可为从事煤炭、电力、冶金、化肥、城市燃气、煤的焦化、煤的液化、煤基炭素材料、煤质化验及其他从事煤炭加工利用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基础学习课程。希望本课程能够为煤炭利用高端人才的培养、为我过煤化工事业尽绵薄之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目前的能源状况,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石化能源在目前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高效清洁的利用,想要更好的利用煤炭,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煤炭。那么你知道煤是由什么转变而来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煤的化学结构是什么样的?煤具有哪些特点呢? 

该课程主要讲授煤的形成、煤的结构、煤的岩相组成、煤的化学组成、煤的理化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和煤炭分类等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煤炭转化等课程做准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煤化工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煤化工专业知识,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与煤化工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可为从事煤炭、电力、冶金、化肥、城市燃气、煤的焦化、煤的液化、煤基炭素材料、煤质化验以及其他从事煤炭加工利用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基础学习课程。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煤质变化规律和煤质分析方法原理,重点使学生掌握煤质变化规律知识的基本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掌握相关知识,也要学习相关煤质变化规律的凝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原理,与此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和科学态度、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界,从科学知识的学习延展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等方面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建立,为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践行而努力学习。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有机化学,无极分析化学

参考资料

(1) M. L. Gorbaty and K. Ouchi, Coal Structur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Washington D. C. 1981

(2) R. A. Meyers, Coal Structure, Academic Press, 1982, London

(3) Berkowitz, Norbert. The chemistry of coal, Elsevier 1985

(4) 陈鹏编著,中国煤炭性质、分类和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曹景沛 主编《煤化学》第七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4

(6) 张双全,姜尧发,秦志宏,等编著.《煤生成过程的多样性及煤质变化规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

(7) 张双全编著.《煤及煤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