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学习
中国电影艺术简史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电影史课程,主要讲授了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整个历史进程,详细讲解中国电影史的发展脉络、美学风格的演变。同时还将分析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电影类型、导演和作品。 另外,本课程在本轮开课之前进行了修改,根据最新研究的基础上修正了课程的部分观点、片例。并探讨各个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电影艺术发展紧密结合。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选取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观摩与讲解,同时配备有各个时期的概述性剪辑视频和代表性音频(如早期电影作品中的知名音乐),使学生对电影艺术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以早期电影为例,将选取《劳工之爱情》《神女》《风云儿女》《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经典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能让学生对中国电影历史有整体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使他们既能准确地把握中国电影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纵向脉络,又能了解和掌握中国电影史的两岸三地架构。学生在建立纵向历史架构的同时,又能够清楚地掌握各个阶段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和经典作品。

总体而言,本课程兼顾历史性、艺术性、学术性、普及性,既有专业电影知识的讲解,也不乏中国电影史常识的普及。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它能够覆盖不同专业与年级的学生,包括理工科学生在内,使学生们最大限度地领悟电影艺术的魅力,最大化地将高深的中国电影历史普及化。本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电影艺术创新的成就。学习中国电影历史也能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电影事业走过的百余年艰辛曲折的历程和中国电影人的执着追求,从而对发展当下的电影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有所借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广泛吸收百余年中国电影创作的丰富经验,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影行业的工作提供扎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学生可在课前有意识地观看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并且对中国电影的历史作一定程度的了解。本课程有别于其他中国史学著作的观点,用旧市民电影、左翼电影、新市民电影、国粹电影、国防电影等不同的电影形态的分类覆盖和解释百年中国电影发展,这种划分是开创性的学术界定。另外,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时空下进行探究,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与电影艺术。

参考资料

《中国影戏大观》,徐耻痕编纂,上海合作出版社民国十六年(1927年)版。

《现代中国电影史略》,郑君里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版。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第二卷,程季华主编,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陈播主编,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无声电影剧本》,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上中下卷,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范伯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早期香港电影史1897~1945》,周承人、李以庄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袁庆丰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版。

《黑夜到来之前的中国电影:1937年现存国产影片文本读解》,袁庆丰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

《新世纪中国电影读片报告》,袁庆丰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常见问题

请同学们注意:1933年之前中国电影均为无声电影,因此课程视频中插入的早期电影片段是默片,没有声音,不是技术故障,望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