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课程理论》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王攀峰教授主讲,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团队参与制作,此课程是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所涉及的课程理论与实践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开始一段课程探索之旅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问题是教育上的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教育过程都涉及“教什么”的问题。《课程理论》是师范大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在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所涉及的课程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门课程从历史、现实与理论三个维度,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元视角,分析了课程历史、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问题,探索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了我国课程论学科的发展趋势,构建了课程论学科的理论框架。这门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立足21世纪课程论学科研究的学术前沿,聚焦课程研究的热点问题,开发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建构课程理论的崭新形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更新课程理念,提升课程开发的理论自觉,养成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从事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技能,切实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授课目标

    1.识记课程论学科的关键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更新课程理论的观念,理解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

    3.形成有效地开展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操作技能。

    4.养成将课程开发和课程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态度。

    5.初步养成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经验和能力。

    6.初步养成创新性地发现、提出和尝试解决课程领域实际问题的意识、经验、技能和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靳玉乐:《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丛立新:《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钟启泉主编:《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杨明全:《课程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单丁:《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靳玉乐、黄清:《课程研究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10.钟启泉、崔永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2.钟启泉:《国外课程改革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3.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靳玉勒:《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5.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约翰·杜威:《儿童与课程》,载约翰·杜威著,赵详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7.[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派纳等主编:《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