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政是社会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策的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提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从事社会工作与管理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在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行政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管理技术,中国社会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 本课程通过介绍社会行政的基本概念、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帮助我们掌握我国社会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案例,把握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未来的社会行政从业人员的行政管理能力与行政效率。本课程主讲老师擅长与学生建立积极、信任、良好互动的关系,运用生动活泼的讲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中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 《社会行政》,作者: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社会工作行政:动态管理与人际关系》,作者:(美国)斯基德莫尔(Skidmore Rex A.),译者:张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作者: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小组.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
4.《社会工作行政》,作者:陈为雷.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5.《社会工作行政》,作者:时立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社会工作行政》,编著:张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社会工作行政》,主编:徐柳凡,阳光宁,赵怀娟.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8.《社会工作行政》,主编:萧洪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9.《社会工作概论》,主编:顾东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0.《社会工作概论(修订版)》,主编:宋林飞,朱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主编:张乐天.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2.《社会工作概论》,主编: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管理学》,主编: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管理学原理》,主编:倪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5.《管理学基础》,主编:李德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6.《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主编:杨洪.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17. Adams, R. (et al.) (2002). Social Work: themes, issues and critical debates. Basingstoke: Palgrave
18. Bobo, K., Kendall, J., and Max, S. (1991). Organize! Organizing for Social Change. Washington, DC: Seven Locks Press.
19. Bobo, K., Kendall, J., Max, S. (2001). Organizing for social change : Midwest Academy manual for activists . Santa Ana, Calif. : Seven Locks Press.
20. Dominelli, L. (2002). Anti-oppressive Social Work: Theory and Practice. Basingstoke: Palgrave.
21.Jacobson, W. (2001). Beyond Therapy: Bringing Social Work Back to Human Services. Social Work, 46(1): 51-61. 2)
22. Leung, J. (2002). The Advent of Managerialism in Social Welfare: the Cas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6 (1): 61-81.
23. Lowndes V. 1; Skelcher C. (1998). The Dynamics of Multi-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 an Analysis of Changing Modes of Governance.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76(2): 313-333.
24. Mullaly, B. (1997) Structural social work : ide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5. Schwartz, J. (2009). The Impact of Crises on Social Service Provision in China: The State and Society Respond to SARS. In J. Schwarts and S. Shieh (Eds.), State and Society Responses to Social Welfare Needs in China: Serving the People, pp.135-155. New York: Routledge.
26. Williams, L. J., Ward, R. & Davis, A. (1998). Welfare "reform": Com'in' Up on the Rought Side of the Mountain.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 25, 15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