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向世界传递自己的声音。然而,传播者由于传播理论和知识的不足,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新媒体传播该有何种底线意识?现代公民该具备何种“媒商”?全球化传播中有哪些伦理困境?带着这些时代之问,一起走进《新闻伦理与法规》课堂。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谈起新闻道德,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记者该不该收红包,还是为何虚假新闻泛滥成灾?

谈起新闻法规,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偷拍暗访算不算违法,还是言论自由的边界问题?

新闻伦理和道德属于哲学范畴,新闻法规属于法学门类,这就意味着本课程会跨越两个学科,既解析新闻传播活动的内部自律问题,也关涉传播活动的外部规范问题;既要将具体的问题讲清谈透,也要将抽象思辨的问题形塑边界。

中国新闻媒体面临着职业道德失范与伦理认知纷争的双重困境,新闻道德的失范,可以依靠提高“职业自律准则”,形成职业共识来达到;而新闻伦理纷争,则需要提高伦理认知,增强辩论的空间来完成。在这个意义上,法律和法规反倒是“自律”和“辩论”的中介环节,它比“自律”更显“他律”,因为有警戒线;同时又比“辩论”有“冷却”效果,可以在文化及价值观差异中寻找最低限度的“共识”。

所以,本课程将带领大家探寻新闻职业的道德共识,也会分析新闻伦理争议的源头,同时在中国新闻传播法的框架下,我们也会审视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各类主体的法律关系。对于新媒体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也会有极大的启发。



授课目标

1.了解并掌握新闻道德的底线,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业界共识标准; 2.了解并掌握新闻伦理相关的理论,并初步尝试借助分析工具,探寻不同的伦理议题; 3.了解并熟悉中国新闻传播法规,重点掌握与传播活动相关的权利及义务; 4.结合“媒介伦理案例库”,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媒体的道德、伦理及法律新问题。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好奇就是最好的预备知识!

参考教材:《媒介伦理教程》,江作苏/李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本课程配套案例库(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案例库):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dex.htm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媒介伦理教程》江作苏/李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2. 《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展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104年;

  3. 《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第九版),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等,2014年;

  4. 《传播伦理与法规概论》,陈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牛静,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常见问题

课程资源中,一部分来自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媒介伦理在线案例库”;还有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