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学科,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伦理学是文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通识选修课,及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人文修养的平台课程。伦理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传播与教育紧密相关。该课程通过伦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认识道德原则和把握社会道德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以促进学生的生态道德风范与全面发展,培养善待传统、理解国情与面向世界的合格中国公民。
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大致可包括二个部分: 一是以道德问题在先的方式,通过分析道德的基本概念与范畴,介绍人类道德及道德规范体系的起源、历史类型,并在考察中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的基础上,揭示这些道德范畴和规范体系的哲学本质、内在结构和特殊功能。 二是以道德案例引入的路径,借助阐释人类道德实践活动及其评价的依据,如道德尺度、道德标准、道德价值与道德行为的选择和评价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式学习;研究讨论支配道德行为的伦理规范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最终说明伦理智慧对于人生的意义以及与真和美的关系。
课程教育理念:
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在于立足中西方伦理学的当代学术前沿,实事求是地把握伦理学理论内容与当下全球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关联,注重不同类型的伦理学范式与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结合,把握伦理学课程教与学的实质互动,善于把道德原则及道德标准融入中国社会及全球世界面临的严峻道德挑战,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伦理教育中的应用,体现道德价值回归的学以致用与生态文明社会道德体系重建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坚持道德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融入,生态文明与伦理思想相统合,伦理思维与案例问题相对应,哲学理念与生活情境相一致,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相统一,理论讲解与思路讨论相契合;采取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相结合;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有条不紊地推进伦理学课程教学的观念落地,它大致可包括二个部分:一是以道德问题在先的方式,通过分析道德的基本概念与范畴,介绍人类道德及道德规范体系的起源、历史类型,并在考察中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的基础上,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揭示这些道德范畴和规范体系的哲学本质、内在结构和特殊功能。二是以道德案例引入的路径,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阐释人类道德实践活动及其评价的依据,如道德尺度、道德标准、道德价值与道德行为的选择和评价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式学习;研究讨论支配道德行为的伦理规范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最终说明伦理智慧对于人生的意义以及与真和美的关系。
总体目标:
伦理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厚植哲学基础能力;强化环境伦理思辨创新;拓展人文道德及生态道德胸怀;培育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优质文明公民。
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争使学生在两个方面有所提高:一是提高学生对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的把握能力,从模糊自发的道德观念养成自觉清晰的道德理论;二是把伦理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在不同的生活境遇中运用道德理论及道德价值的能力分析道德困惑、解决道德问题。
1. 通过学习,使学习者理解重要的道德概念,并能据之分析日常生活的道德情境,形成最佳的道德抉择。本课程将引导同学纵观西方哲学中具代表性的伦理学说,道义论、效益主义、正义论等,并从具体的道德处境为例,探讨一系列伦理问题所进行的道德判断,什么是道德的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判断道德的标准﹖以及支配行为的伦理规范是普遍的、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2.明确基本概念与范畴,了解和熟悉伦理基础知识,把握现代伦理的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
3.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道德认同。
4. 使大学生在日常实践中践行他们的道德行为。
本课程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其先修相关课程是《哲学概论》、《哲学原理》,其后继课程是《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应用伦理学》、《美学》、《生态伦理学》等。
1.教学准备建议:
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可融合相关专业教材及辅助性的伦理学参考资料,注意在深度上关注如下教材:
[1]卢风等主编:《应用伦理学导论》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
[2] 周国文:《西方生态伦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
[3]王正平 周中之:《现代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4]王海明:《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5]罗国杰主编:《伦理学》 人民出版社 1994
[6] 邓悦生主编: 《新伦理学原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可在理论广度上注意吸收多种不同类型伦理学参考书:
[1]卢风:《应用伦理学:现代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周国文:《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与演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 周国文:《生态和谐社会伦理范式阐释研究》, 中央编译 出版社 2019
[4] 宋希仁:《伦理的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5]吴国盛主编:《社会转型中的应用伦理》,华夏出版社,2004
[6]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前沿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7]宋惠昌主编:《应用伦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8]廖申白等主编:《伦理新视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中国社会科学出
社,1997
[9]陈瑛等主编:《应用伦理学的发轫》,中国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10][美]J.P.蒂洛:《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1]诺兰等:《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华夏出版社,1988
[12]德马科等编:《现代世界伦理学新趋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13]徐宗良等:《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4][美]理查德·狄乔治:《经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5][美]斯皮内洛:《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6][美]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新华出版社,1999
[17]赵克俭等编:《司法伦理学》,法律出版社,1992
[18]倪世雄:《战争与道义——核伦理学的兴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19][美]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什么是善?我们的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何在?我所理解的正义
正义与诚信的关系?动物有权利(如生命权)吗?
人能“像山一样思考”吗?如何看待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态伦理?
科学家在科研中为什么必须诚实?
科学是价值中立的吗?论基因技术专利所可能引起的道德问题?
论克隆人所引起的道德问题?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
如何看待同性恋?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离婚率的上升?
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才无损于自己的尊严?
评“身体写作” ?论媒体诚信的重要性?
评消费主义价值观?如何看待安乐死?
论网络对现实道德的影响?论信仰与道德自律?
论公民?我所理解的公民伦理?
如何解读动物的平等权?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环境伦理与人类的发展权的关系是怎样的?
请诠释自由的伦理意蕴----以某某事实为例?
生命主体选择自由与人类生命价值尊严的道德悖论?
如何理解西方公民伦理观的传统,它所言说的公民伦理其内涵与特征是什么,对当今中国的社会道德秩序重建的意义?
媒体的媚俗是一种审美趣味,还是一种价值选择,亦或都不是?它的道德界限在哪里?